故乡的打土墙
![](https://img.haomeiwen.com/i5888129/880a3ce811d05c80.jpg)
“一二一,往外挪,要不挪,就打脚……”。
几十年过去了,那时候打土墙喊的号子仍然记忆犹新,深深的储藏在我的脑海里。大凡六零后七零后以上的农村人,都有过拉土打墙的经历。也是在土墙围起来的院子长大和结婚的。
打土墙是请人义务帮忙,主家只管饭不出酬劳的。在那风清气正,助人为乐,乡情高于一切的年代,农家人不论是圈院墙还是盖房子,都是人帮人,户帮户,轮流相帮完成的。农户打土墙之前,首先要预备好打墙的黄土。黄土场在村外,所需要的黄土,都是小伙子们在生产队下午下工后的晚上,加班加点给主家拉回来的。在七十年代,国家有一条政策:每个农户除独子之外,其他的后生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就可以经村里向公社土地办申请批准,给其划一块四分大的宅基地。宅基划分下来后,做父母的先把它用土墙圈起来,等家里准备好了木材砖瓦后,再盖几间简易的瓦房。随后就是准备给孩子完婚了。如果没有宅基地,孩子是很难说到媳妇的。在缺吃少喝的困难年代,不论哪个农户为了圈院子,盖房子都是极其不容易的。最少得三四年时间省吃俭用,口挪肚攒才能节余下来打土墙、盖房子,娶媳妇的粮食。因此主人一旦问谁帮忙拉土,或者是打墙,大家都是拼着力气来劳动的。我在十七八的时候,经常在傍晚下地后被人问去拉土。一干就是晚上十点左右。拉土之前,主人招呼大家吃点晚饭。拉完土之后,大家就饿着肚子各回各家,主人不再管饭了。有一次村南的一个大叔中午来到我家,问我晚上给他家拉土。凑巧我的一个伙伴也在,他便一同问了我俩。傍晚下地后,我发现拉土的小平车轮胎跑了气,我跟这个伙伴因为补轮胎去主家迟了,误过了吃饭时间。到了主家后主人问我俩吃了吗?看着其他拉土的人,已经拉起小平车准备出发了,我俩很尴尬,只得撒谎说吃过了。主家就不客气的说那就开始吧!十七八的年轻人正是长身体,能吃饭的时候。我们在地里干了一下午活早就饿了。但是为了面子只好拉起了车子,跟大家一起干了起来。到了九点钟的时候,拉了七八趟土,我俩连饿带累,东倒西歪,腿软得实在跑不动了,只好偷偷的跑回去了。后来主人知道内情后很是内疚,遇见了我们,直说着道歉的话,一再埋怨自己捡点不好,让我们饿了肚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5888129/d2fdfa0a05f9900a.jpg)
打土墙是一门讲技术的活。土墙一般是两米三十公分高,俗称七尺土墙。打墙的工具有八根椽板,四根立杆,一个顶板,四个杵子,一个大夯。首先挖好二尺深的底子,然后三个人抬起大夯叫着“一二一………”的号子,边打便挪窝。打瓷一层土后再填一层继续打。底子的土层与地平面基本持平之后,开始栽椽板打墙。打墙的时候是墙上三个人提杵子打,墙下六个人分里外各三个给墙上锹土,并兼做翻椽板。一个“墙博士”用眼力指挥打墙。八根椽板里外各四根,依次上下交替,用绳子和绞棒上紧,之后填土用杵子狠劲的捣土。土捣瓷之后再翻上来最底层的椽板,继续给两根椽板之间填土打。打土墙就是这样上下轮回着操作。老百姓经常所说的那句“打墙板上下翻”的话,就是这样得来的。“墙博士”的职责就是负责把墙要打的端端正正的,稍有倾斜椽板一卸墙就有倒塌的可能。倒墙的事故偶然也会发生的。打墙还忌讳女人来到现场,认为女人来了不吉利,墙就会倒塌的。那时候一个四分大的宅基,一面院墙有九堵墙,四面院墙就是三十六堵墙,十几个人需要三天的时间。加上拉土需要几个晚上,一个院子要是圈起来,最低得六七十个劳动力人次。因此,那时候的我拉土打墙是一个家庭的一件大负担。尽管不掏工钱,但管饭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888129/9a9d11a7d96379d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888129/1e06a0309c05fda2.jpeg)
九十年代之后,故乡的院子逐步告别了黄土墙。一家挨一家成了青砖墙。随着时代的进程,土墙不见了,打墙的号子听不到了,打土墙的工具也没有了。如今想起打土墙,我们是深深怀念的。这并不是留恋那来之不易的黄土墙,而是惋惜和追忆,当年那火热的劳动场面,浓郁的乡情味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5888129/36abb17a327f23c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