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2年3月3日开始,东北这座没什么知名度的“准三线”小城儿,公布出第一例奥密克戎病例开始,历经57天,终于结束了每天都有新增确诊病例的历史。
虽然,这个结果,因为后面还留有6名无症状感染者这个“小尾巴”,使得整个数据链条,略显离十分完美,还有一种陌名的距离。
但是,就这,也足以让东北这座因为这场疫情,才引起旁人注意到的小城市里面,生活着的四百五十万百姓,默默高兴了好一阵子。
得知这个消息,有没有人打起精神头儿,去“欢呼”?
目前还没有。
至少,楼里院内的街坊邻居们,都一如既往地平静。
至于,有没有人,还能够“雀跃”一下子?也许有,也许没有。
困在有限的“使用面积”里面,吃喝拉撒了57个昼夜的所有人,那僵硬木讷的面目表情里,除了外观挂着显而易见的衰老之外,从里往外传递出来的信息,是那种逆来顺受般的斗志衰退。
截止今天上午,57天之内,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人,无一例外地接受了47次核酸检测,13次新冠抗原自测。
尽量如此,这样宽正面、大纵深的筛查,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无疫小区”,这是一个新鲜事物。刚刚出现时,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觉得它有多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被评上“无疫小区”里的居民,不单单有了低人一等的感觉,还多出了一份“人比人 气死人”的憋屈。
别看,这个听起来好像有点儿时光倒流,虽然土得可以,但很接地气的名称,并没有多么浪漫。
但毕竟,活在“无疫小区”里面的人,每天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区域”内,自由享受个把小时的灿烂阳光,就足以令非“无疫小区”的人,心里生出许多别样的羡慕来。
这种自由,虽然有限,那也是自由。
自由,对于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很重要。
大把大把的自由,如果因为“你以为”廉价,而不珍惜,求之不得的那一刻,一定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的某段路上,不慌不忙地等着你。
由不得你挑三拣四地选择那究竟是一种有限的自由,还是一种无限的自由。
这四十七次的核酸检测,是在“静态管理”状态中完成的。
静态管理,应该作为特殊时期的特别手段。偶尔用在疫情形势错综复杂,防控局面难以控制,防疫矛盾交织纠缠等重要时间节点上,它一定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过头来,满城大街小巷,已经没有一个新增病例的情形下,动辄还把“静态管理”的招数,拿出来比划比划,是不是有点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