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无处不在。在日常教学中,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软肋,多数学生作文“假大空,走套路,多抄袭,少真情”。写作课很多老师不愿上,或者考试后讲评一下作文,强调如何审题就结束。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生活细节,挖掘生活亮点,寻找真情实意的写作素材,找到生活中那颗珍贵的“米”把写作目光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找‘米’”为主题,老师带着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切入生活,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熟悉而独特的素材,并从中发掘事件的写作价值和社会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基于这一点,习作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习作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习作——生活”的循环。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
因此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要不断拓宽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让学生们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让学生生活“语文化”,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水平,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牛郎织女只是两块大石头,有了诗人,才变成了传奇。北斗七星也只是七块大石头,因为有了艺术家,才变成为了神话。
日常生活如一盏油灯,也许并不明亮,甚至晦暗。但是,我们只要拨一拨,油灯瞬间就亮了。优秀的写作者就是那善于拨亮灯草的人,生活在他的眼里没有不明亮的。
我们要像蚂蚁一样劳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像奴隶一样劳作,像诗人一样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