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二章 感觉这本书越来越有趣。 作者思维缜密,结构很严谨。
结构分析:每个人都会呈现出三类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P)、成人自我状态(A)、儿童自我状态(C)。
沟通分析:两个人互动涉及六种自我状态。(2*3=6)互动时,有必要搞清楚哪个自我状态被激活了。
有问题的沟通,举例:
丈夫用询问信息的方式问:我衬衫的纽扣在哪里?(AA:成人对成人)
妻子回答:为什么所有事你总怪我?(CP:儿童对成人)
显然,这对夫妻已经无法再讨论纽扣的问题。
人们沟通方式的数量是有限的:9种互补沟通,72种交错沟通,6480种复式沟通,36种角沟通。其中,只有15种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见,其余大多只是处于理论的可能性。
时间结构:人们对于时间结构的需要基于三种驱力或渴望。
第一种称为“刺激或感觉渴望”,想想人们为什么喜欢坐过山车。
第二种称为“认可渴望”。只给婴儿提供奶水是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来自母亲的声音、气味、温暖和抚摸,否则他们就会失去生气。
第三种渴望被称为“结构渴望”。一群人愿意成为组织。
六种社交行为: 1、 退缩。比如大家在地铁上 2、 仪式。比如大家参加一些典礼。 3、 活动。比如一起工作。 4、 消遣。比如鸡尾酒会。 5、 游戏。有明确的心理结局。 6、 亲密。自由的给予与接受,不包含利用的关系。
脚本:指前意识的人生计划。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孩童时期的幻觉。对那些敏锐的、有领悟力的和智慧的人来说,这些幻觉会被一一消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