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真阅读了《太傻天书》的第三章:行动与成为的对话中《太傻对话录3-4:太傻的欲望》。太傻的欲望不是追逐幻觉中的美好,而是希望我们的选择是“成为自己”。
如何才能做到成为自己?首先要区分外界期待和自己真正想要的分别是什么。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我们受外界的干扰太多了,任何决策都要平衡外界期待和自身的情绪。而外界的期待和自身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是虚幻的产物,所以无法引领我们走向“成为自己”的路。
太傻说:准确地说,任何基于分离的目标的行动都不是成为自己——更明确一些,一切的行为主义,都不是“成为自己”。行为主义,成功的幻觉,就是大脑体系最坚固的一座预设观念的监狱。而理性主义,是大脑预设的另外一座监狱。
我突然想到了巴甫洛夫的经典的条件反射。人为了达到某种社会对自己这个角色期待的目标,积极地对自己进行有理有据、科学规划,然后持续不断地进行训练。这一切看似合情合理,天衣无缝。作为实践者持续贯彻规划,落实到行动,也是内心充实,感觉良好。然而,正如太傻举例,人们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总是没有尽头。我们到底让自己孜孜以求,不厌其烦做这些为了什么?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扪心自问过?
我想到以前一位同事,她的工作非常简单,依据客户委托来制作发货单。对她的也很简单,就是制作发货单的准确率和速度,以及客户对她的服务评价等级。她无数次强调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做不好,客户就无法正常发货了。这种虚幻的美好和小成就感无可厚非,她感觉开心就好。
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有一个产品品项她每次制作提单都比客户委托少了5吨,并且因此造成了不止一次客户货物无法正常出厂的工作事故。我告诉她要明白自己工作职责,不要想当然。然而她不听,一而再再而三犯错。
我问她:“你的职责就是执行客户的指令。你告诉我,为何要私自更改客户指令?”
她非常委屈地说:“我查看这个客户的指令以及执行结果的过去两年历史数据,客户明明多委托了5-10吨。我也告诉客户不要虚拟委托了,客户总是不听我的。我就按照我分析的结果,每次少制单5吨,以确保提单与实际相符。”
我真是哭笑不得,她分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问她:“你明白客户为何委托那么多吗?为了避免极端情况发生,不是为了日常每一单。你却去统计与你工作无关的数据?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你在证明客户指令错了,我的指令也错了,只有你是对的。是吗?”
她说:“很明显,我这么制单更合理。”
我说:“那是因为——你以为——仅此而已!”
大家会感觉她很可笑,竟然犯这种显而易见的低级错误。这是真实的案例。
思维的牢笼,思维的墙,显而易见,然而,我们总是视而不见。正如我这位同事,她还真忙,可是她忙错了方向,越努力越错得越离谱!她一次次依据自己的想法去做,每一次没有带来事故,她就误以为自己做对了,是小确幸。犹如吃垃圾食品,会给她带来满足是一样,她上瘾了。
这位同事的行为就是被她大脑中的病毒——错误的认知左右,她不断追逐了想象中虚幻的“小确幸”。事实上,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为何要这么做。说不定她还希望获得领导和公司的认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呜呼,跳不出牢笼,囚禁其中,怎么想怎么做,都是悲剧。
看着别人的愚蠢,我们嗤之以鼻。
然而,我们似乎也没有成为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努力追逐分离的方向错了,背道而驰了,所以奇迹距离我们也越来越远了。
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要在目标和追逐中“做”,在成为自己中“做”,这是有更明显区别的。
本节提到员工辞职,有些人辞职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体验一种新的工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这类员工辞职是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好。
另一类员工辞职,他们报怨自己所在岗位同事们不友好、福利不友善等等,其他单位做得如何好,似乎换一个岗位就能满足他们追逐的“幻觉中的理想工作”。他们没有明白,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换个环境依然会重复过去的牢骚满腹的状态,淹没在追逐的深海中,四肢翻腾,却也没有跳出来。
我以为这里类似于身心合一,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份工作可能是自己的短板,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自己需要一份自己擅长的工作来做。可能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需要更高的薪水。辞职的理由绝对不可能是周围太多人事物包括环境的不堪阻碍了自我成长。自我成长是个人的事情,而不是同事、单位和环境来买单。而我们,就是错误以为是外在一切造成的,所以一直没有在做自己。
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敢于承认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如何走好每一步,才能逐渐做到身心合一,游刃有余,才能让美好自然而然地来到我们的身边。
分离穿着华丽的外衣,犹如绝世仙女行走在人间,世间男子都在以追求她们为荣耀。她们对他们微笑,不时抛媚眼,挠得他们晕头转向,迷失了自我,忘了找寻自己的路。蓦然回首,自己已经被海洋淹没,呛得不行了!足够痛,才会反醒吧?
继续跟随太傻,争取早日踏上通往“真实的自己”的大路!
【本节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