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只要有人看书,书店就不会倒闭》。文章的题目很鼓舞人心,现实却有点骨感,这点,作者其实是知道的,他在文章里写道:"上个月月底先后迎来世界读书日和独立书店日,但属于书店的节日里,它们的日子却比以往都更加难过。虽然爱书者在竭力挽救,但如今的实体书店,确实面临着生死困境。”
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但是,“书店,作为城市人的精神出口,也是一个城市最准确的注脚。"所以,还是有人在困境中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坚守着城市里的一方文化净土。
枫林晚书店是我所在城市的一家独立书店,这几年,我远远地看到了它的坚持。在我知道它要到我所在的学校来设立枫林晚初心书店书店时,我感到很高兴,当时就想,一定要在书店开业第一天去买几本书。
5月18日是书店试营业的日子。我特意午睡早起,赶在上班之前去书店买书。从二号楼到书店所在的五号楼,有一段不近的路要走。五月中旬的太阳有点厉害了,阳光直直地照下来,劈头盖脸。当我走出二号楼的大门时,阳光刺激着我的眼睛睁不开来,我眯着眼睛,走了一段路才适应过来。
书店里只有一个营业员在忙碌,没有一个顾客。我有幸成为他们试营业后接待的第一个顾客。营业员问我需要喝什么饮料,可以免费赠送。我婉言谢绝了,我没有时间坐下来喝饮料,我得挑书,要抓紧时间从这一排排书中,挑选几本最满意的书。
枫林晚初心书店不同于枫林晚的其他门店,这家书店最大特点是有一大批党建政治类书籍,这也是当初学校引进枫林晚书店时对它的约定。我看到,无论是在展台上还是在书架上,都醒目地排着这一类书。我粗粗浏览了一下,看到有一大批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我办公室里有的几本著作这里全有,我没有的书这里也有,比如《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问答》等等。
我想买几本文学类的书。但这方面的书并不多,选择的余地不大。不过不用担心,总是能够淘到自己喜欢的书。我在书架前转了两圈,很快就选中了三本书(我还是奉行"事不过三"原则)。
第一本选中的是冯骥才的《书房一世界》。
凭作者和书名,我就可以决定要这本书了。冯骥才的老家在宁波慈城,就在我所在学校的不远处。冯先生对慈城故乡有深厚的感情,他在书房里“供奉”着一杯取自老家慈城的泥土。“我的生命来自这泥土,有它,我心灵的根须便有了着落。”现在,我在他老家附近的书店购买他的书,以表达我对他的敬意。我很喜欢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我会很快读完它。
第二本书是止庵的巜樗下随笔》。这是止庵的第一本随笔集,收录了作者早期的文化随笔和阅读札记。这本书,作者花了五年时间才写成,虽然没有"十年磨一剑“,但也倾注了他许多心血。止庵的文章平实、淡远,读起来有如闲谈,是我喜欢而没能写出的文字。我看到他的书,总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在我的书架止,还有他的另外两本书:《如面谈》和《插花地册子》。
弟三本书是杨振雩的《庐山禅行》。这本书是作者于庐山栖贤寺体味禅林、修心之旅的随笔集。炎炎夏日,读几行禅意文字,会带来心灵的宁静。心静自然凉,这本书应该是适合夏天的吧。
我选好这三本书,付了钱。营业员告诉我,这是书店试营业后出售的第一批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