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里有位妈妈说,听到先生要出差的消息,一下子就慌乱了,脑子里面已经演绎了一堆和孩子相处的戏码。我问她,可曾看到自己慌乱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这个感受我是非常熟悉的,曾经的我,也是这样。先生一出差,接送孩子,上班,回家做饭,会让我手忙脚乱,甚至暴跳如雷。我会把一切搞得一团糟,把孩子弄得紧张兮兮。
可是现在,我一个人的时候,能够不再慌乱无措了。我觉得,我主要是做到了以下三个点:
一、先理出自己最头疼的事,把它作为主要处理的问题来想好对策。
比如我,以前一人带孩子,最头疼的是不会烧晚饭,又不可能天天去饭店吃。于是我就会和孩子商量,或者晚饭吃简单点,比如下个面,或者我们两个一起做饭。
孩子往往会对一起做饭感兴趣。于是她就和我一起琢磨着做点饭菜出来,哪怕味道不怎么样,但是她也不会嫌弃。
相反,如果我硬着头皮做了,但是味道不好吃,下场其实挺惨的。大女儿就一直吐槽当年我做个土豆泥,搞半天愣没有把土豆变烂。这个梗,成了她每次在朋友面前嘲笑我的必演戏码。
当然,好处是,这件事让她痛下决心,决定自己锻炼厨艺,现在她已经是我们家烧饭最好吃的人了。
所以我的感受是,对于自己觉得特别慌乱的事,实在没有必要强撑,不如邀请孩子一起做,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各自承担的事分工明确,不越界,不替代。
其实陪伴孩子,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最痛苦的应该是写作业。总觉得作业像个紧箍咒一样压在心里。
我们家两个孩子,老大初三,老二一年级,她们两个的回家作业,我是从来不操心的。因为我明确的态度是:“学习是你们的事情,有困难,你们可以找我,当然,我不保证可以帮你们解决,很多时候可能是有心无力,你们也知道,除了语文,其他学科,你们只能自求多福。”
可能一直是这样的态度,也习惯这样的做法,反正到目前为止,我们家在作业这一块是相安无事的。
因为我的想法是,作业的对错对一个孩子的长期成长来说,其实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属于你的任务,你用什么态度完成,你就得到什么后果。而这个任务,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这种自我承担的意识,相比作业好坏,我觉得是更重要的。
我宁愿让孩子慢慢地蹒跚行走在她的人生路上,踏出属于她自己独立的每一步,也不愿抱着她一路往前狂奔。人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尤其是这样一个变化非常快的时代,我们正需要敢于慢下来的心态。
因为我这样的心态原因,两个孩子和我一起,有问题会和我聊聊,没问题就各管各做自己的事,看看课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关于作业问题,大家可以翻阅我之前的文章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是教育最重要的事
第三、分清楚哪些事自己实在可能做不了,提前告知,减少矛盾的发生。
这一点,我个人觉得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毕竟精力有限。肯定没有两个人带娃那么方便。
比如现在的我,在打扫卫生这一块是比较怵的。平时家里的日常就是晚饭后,孩子做自己的事,我侍弄我的摆件,花花草草,先生负责拖地,打扫卫生。
所以一旦他出差,我就会提前告知他,我一个人带娃,家里的卫生我会做,但是可能做不到像他那样细致。他也不计较,反正怎么方便怎么办,做不做随便我。我只能是尽力去做。所以每次轮到我打扫卫生,我都会默默在心里感恩另一半对我的宽容大度。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能做的,必须做的事,哪些是自己可做可不做的事,哪些是别人的事,不需要自己做。把这些想好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点赞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