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里并非一开始就有冰棒厂的,就像村庄一开始没有冰棒一样。
邻县的集市相比于村子,会有几个小厂,在面粉厂倒闭之后,闲置的场地就又开始了流转,不久之后,一经转手,原来的地方就开了冰棒厂。冰棒厂的开建,是越来越热的体感天气带来的结果,也是乡村人的生活方式带来的。乡村人见过东南发达省份之后,有了在村庄集市开店建厂的想法,开店建厂自然逐渐普遍开来。
冰棒厂开建之后,村庄就有了服务于几个村庄的厂。建冰棒厂的是早年去外地做过一两年工的人,家在集市后面,距街面很近。在去外地之前,早已年近半百,回家之后,自然想落叶归根,在家里做点小生意。那时村庄里的大生意做不了,倒是夏天的冰棒生意好做。六七八月份的太阳,正好带来了冰棒厂。从修整小厂房到进原料,模具购买到冰棒制作,都是自家人完成。那时村子如此,开小厂都还没有大盈余,自然不会雇佣工人。
而对于村里人来说,冰棒厂却又成了村庄凡开厂就倒闭的一个案例。一来,在村中的厂房,若不是常年经营可以支撑,自然容易亏损,二来,见人发财便眼红是人的欢喜戏谑,又是人心底的嫉妒。冰棒厂也是一一样,没有多少时间,就又像流星一样不见了。毕竟,冰棒是季节零食,冬季无用武之地,只有在夏天才能真正的盈利。但是那时候,还没有拉一车冰棒的人到每个村子的小卖部,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村庄买冰棒和换冰棒的人,都是从集上的冰棒厂进货的。
古人便有在冬天储藏大块冰的旧事,放在里地窖里的冰棒能一直维持温度,等到夏天才供使用。但是农村里始终没有这个条件,专管农事的农民也没有时间去理会储藏冰块的事情了。集市上的冰棒厂,在乡村里,是第一批摆脱自然、人为制造出冰块来的,夏天炎热,唯有冰可让人欢乐。那时候,都知道可有只用啤酒瓶子换冰棒,可以用一毛钱买冰棒,却都从来没见过冰棒厂。这是因为,村庄里的冰棒厂,并不是每家每户向打面一样去看加工过程的地方,也不是一个打工的工厂,只是集市上短时间内开的一个小作坊。
冰棒厂成了短命的厂,对于村庄来说,它的前后的身世不足以写成一部让人记忆的东西。开冰棒厂的那家人,在当时的村庄和集市算得上红红火火做生意的人,对于乡村来说,能够建厂是不容易的事情,更不用说夏天去做与“冰”相关的事情了。后来面粉厂之后的冰棒厂,冰棒厂之后的那块场地,又变成了打面粉的厂房。再往后,集市扩建,场地上盖起来一座坐南朝北正对界面的教堂,冰棒厂就没人记得了。农村的事物总是这样,不管出现还是消失,总是跟土地上的农民相关,衣食住行精神信仰,一切如此。
冰棒厂很少有人记得了,那地方还在,那块地面还在,只留得让一些还能提起来的人,在脑海里留下一两笔遗迹,之后再无人知晓了。
我的村庄,我的乡村,我的故土,那些曾经存在过的厂房,冰棒厂是其中之一,必然也有自己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