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第六章次级防御机制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第六章次级防御机制

作者: 流动的温暖 | 来源:发表于2023-01-16 07:17 被阅读0次
          任何心理成分(认知、情感、行为)实际上都可用作防御。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互动过程中,是防御机制还是应对策略?看个体在应用过程中是否适应其所处情境,其“功能性”是否得到发挥,是否能灵活应用多种防御机制。

          压抑:

          适应良好:内在心理或外部刺激引起焦虑或烦恼时,缓解情绪体验,适应现状。

          适应不良:无法应对现实;妨碍生活;不去探索其他有限应对方式。

          退行

          适应良好:人类能力无论如何发展壮大,仍会时常退守回心中熟悉的领域。在这里补充能量,加持前行。

            适应不良:用病人角色或者小孩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导致其个体在家庭或工作中“功能”受限。

          情感隔离

          适应良好:理性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适应不良:过于情感隔离,注重思维而忽略感受,可能具有强迫性人格结构。

          理智化

          适应良好:有强大的自我力量,有助于个体在消极情绪中保持理性,妥善处理问题。

            适应不良:对生活缺乏激情和活力。

          合理化

            适应良好:创造理由,减少个体劣势,减少抱怨。

            适应不良:以合理化的借口给自己找理由,逃避问题,不去行动。

          置换

          适应良好:缓解焦虑。

          适应不良:替罪羊现象。

          认同

          适应良好:非防御性认同,成为和被认同者一样的人,或者具有某种品质,直接吸纳爱的客体。

            适应不良:防御性认同以防御为目的的模仿恐惧的客体或者讨厌的客体(我的理解:成为了自己不想成为的人)。

    对新的爱的客体的认同是人类走出痛苦情绪的主要途径。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对治疗师的认同是十分宝贵的康复资源。治疗师避免表现个人品味、评判价值或给予指导。治疗师需表现出普通人的良好品德:比如,同情、好奇、包容、责任感。

          每种人格的形成都是防御或防御组合作用下的结果。每个人的童年期恐惧和欲望都十分强烈,在那是使我们得心应手的防御策略,会习惯性地延续用于此时的其他类似情境。性格诊断并不在于判断某人“异常”程度,也不在于评定某人的人格背离社会标准的距离,而是了解每位来访者独特的痛苦和能力,进而针对性地缓解痛苦,增强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第六章次级防御机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xz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