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里,成长于缓慢发展的小镇上。
印象里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把我送到了私立幼儿园,因为我是农村户口,而且还刚刚满两周岁(公立也不收),所以只能在那里读了两年。四周岁时父亲托人把我送入了公立幼儿园,在那里我度过了中班大班两年的生活。那时候的自己因为挑食,胃口也小,个子在班级里也不出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仅仅有两个要好的朋友。
小学就读于当地的实验小学,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引起为傲的是我的拼音,词字分明,咬字清晰(因为只有这个我是比老公强百倍的,这方面我特别自信,哈哈)。在校期间还担当了班级的小组长,帮助老师出版报,上传下达。对了,因为头发是天然自来卷,妈妈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而我自己也不会扎马尾,所以妈妈只有把我带到理发店,减掉长发,有时候剪的有点短了,就和假小子一样了。毕业那年我语文加数学一共考了180分,而小升初分数线则是179.5分(因为听力是0.5一题),所以是刚刚上线,因此妈妈也非常高兴。还有一所学校比较偏远,妈妈担心我考不上,每天还得骑自行车四十分钟去上学,女孩子她老人家不太放心,幸好最后是考上啦。
每天六点起床,骑着我心爱的小单车去学校早读。不知道是适应不了初中部的生活?还是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周围环境给自己压力太大,以至于初一初二的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每年冬天都会感冒发烧,学习成绩也是浮浮沉沉,不尽如人意,晃荡晃荡的三年过去了,家里给交了高昂的学费,在这个学校又读了三年的高中部。
高中的三年时间里,我先是在艺术班呆了半年(因为中考成绩太烂了,按成绩全校大排名,排到了艺术班),之后就选择了去到理科班,去了之后才发现理科好难好难啊,尤其是物理课,那些电阻、能量、毫安……看见就头大。当时发现自己学不会就应该果断的放弃,从自己擅长的方面入手,重新开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不和家里沟通(当时家庭关系也不怎么和谐),自己在那里浑浑噩噩的虚度了三年,勉强拿了个毕业证。总结一下三年的高中生活,把牙齿矫正了(以后在写关于牙齿的故事),拿到毕业证,之后就凉凉了。
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可以说是非常糟糕,也没有想着在补习一年 ,当时感觉念自己万念俱灰,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就是井底之蛙,看问题太片面,太肤浅,都不带动脑子的,头脑简单,四肢也不发达。凑合的念了个大学,学了一个不咸不淡的专业,之后回到小镇上,找了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在那里兢兢业业的上班。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就坚守好此刻拥有的,这是自己参加工作后的自我总结。现在的我跨入了三十多岁的年龄,成为了小镇上的一名朝气蓬勃的青年。
崛起的小镇,发展的小镇,还有我们小镇青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