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六,彤宝有画画课,是早上的10:20上到11:50;我本想着这个一个半小时,我也可以去做一下身体,做完刚好去接她,结果因为做身体的服务员有事耽误了一些,我担心我来不及去接彤宝,所以,我就打电话请她爷爷帮忙,叫她爷爷去接,这样我就可以安心的把身体做完了,我以为我安排的非常完美,没想到,因为这样的决定,又制造了一个新的冲突。
中午12:00我做完身体,我直接就回家了,我以为彤宝已经到家了,没想到,我刚到地下室就接到了彤宝的电话,电话那头哭的稀里哗啦,一句话也听不清楚,那一刻我有点着急,我试图安慰她并且叫她平复一下情绪跟我说话,这样我才能听的清楚,可是,电话那头的她真的太激动了,依然一直哭,大概听到她说:“我要回家,爷爷还不带我回家”,我问她人在哪里,她回答:“我也不知道”,这种状况下,我想着孩子说不清楚,就打电话给我家公,想问问情况,没想到,他的电话一直没接,那一刻,我有点无助。
于是,我骑着电动车返回到孩子画画的地方饶了一圈,只可惜,也没找到女儿,我心中有点慌,也有点自责,心想:如果我不叫他爷爷去接,是不是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也好奇他们两到底起了什么冲突呢?另一个小人在试图安慰自己“没关系的,爷爷是个成年人,不会出什么大事的,我还是先回家等吧,要淡定一些”;找不到人没办法,我又骑着电动车回到了地下室。
当我刚到地下室的时候,大概3分钟左右,爷爷骑着电动车带着女儿回来了,女儿看到我,大哭起来,在地下室大哭,想想都觉得好尴尬,我用手搂着她的肩膀,企图让她哭小声点,我对她说:“不敢这么大声的哭,一会被人笑了”,听到这句话,她会适当的控制一些情绪,直到我们坐电梯到家后,她又开始情绪大爆发,大哭。
看到她在大厅大哭,我赶紧引导她回房间哭,因为我猜想,不是所有人都能看着一个孩子大哭而没有任何情绪的,等下家公回来看到大哭的她,估计两人要大吵一架。
回到她的小房间后,我把门反锁了,因为我知道,她的情绪,我可以陪她处理,但是爷爷奶奶如果进来,估计帮不上什么忙,还会帮倒忙。只见彤宝一到房间就开始发飙,她试图扔东西,被我阻止了,我引导她,如果你想发泄可以打打枕头,看着她那个歇斯底里的样子,能真切的感觉到她内心的愤怒,于是我对她说:“妈妈看到你的愤怒了,妈妈在,妈妈陪着你”,看着她上蹿下跳的,一直哭,一直喊,那股愤怒的情绪没出来之前,我知道,那时候不是沟通的最好时机,于是,我都没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只是陪着她,希望她能把这个愤怒发泄出来,我就一直试图给她枕头,终于有那么一刻,她拿着枕头不停的在床上砸 ,伴随着她歇斯底里的叫声和哭声,砸了好几下之后,她停了下来,也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愤怒的情绪出来了,她的哭声也慢慢的小声了,这时候,我试探性的问她:“妈妈可以抱抱你吗?”,我发现,那一刻她变得柔软了,她肯给我抱了,我知道,她的情绪已经宣泄的差不多了,我抱着她跟她说:“妈妈一直在,你现在愿意告诉我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吗?”,她点点头表示可以,于是她就告诉我了整个事情发生的过程,她表示,让她最愤怒的就是,爷爷接她的时候,因为顺路,需要去一个卖纸皮的奶奶买卖电风扇,可是彤宝不愿意去,彤宝表示她可以自己走回家,可是爷爷不让她自己走回家,坚持是要彤宝陪着一起去,彤宝因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被逼着做而感到很愤怒。听到这样的事情啊,我就有几个想法:
1、爷爷和彤宝果然是同个血脉的人啊,都一样的固执。
2、看到爷爷的爱了,不让她一个人走回家,就是担心会有安全问题。
3、彤宝和我一样渴望自由,小时候的我情况特殊,为了让妈妈开心,我经常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彤宝跟爷爷对抗虽然有不妥的地方,但是,我很欣赏彤宝的勇气,她在努力的做自己,这是她和我不一样的地方,我小时候做不到的,她做到了,我觉得她很棒。
通过彤宝的陈述,我对她表达了理解,也引导她看到爷爷的局限性,我跟她说:“爷爷不是不想尊重你的想法,只是爷爷那个年代大人说话小孩子都是要听话的,你以为是爷爷不尊重你,爷爷会以为你不尊重他,其实,你们两个人只是观点不一致而已,没有对与错;爷爷不让你自己回家,是担心你的安全,妈妈看到爷爷对你的爱了,你看到了吗?听爷爷说,你生气的时候,还踩了她的电风扇,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你要找机会跟爷爷道歉,至于什么时候去,你决定,妈妈会陪着你”
彤宝没有很正面的回应我,就在这时,奶奶在门外敲门,叫我们吃饭了,我猜想时候也差不多了,跟彤宝说:“我们先出去吃饭吧,不然奶奶该着急了”,彤宝点点头表示同意,我们离开了小房间开心的吃饭了,到现在为止,彤宝还没有去跟他爷爷道歉,我猜想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且在继续引导,并且静待花开吧。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陪伴孩子发泄情绪的过程做的很成功的,当孩子一边哭泣,歇斯底里的时候,不适合进行沟通和讲道理,那时候她在愤怒里,说了她也听不进去,适当的引导她做一些事情协助情绪的发泄,大人陪着她,在保证环境安全,人生安全的情况下,做到最好的陪伴。她在床上砸枕头,在大哭大叫的时候,我们只要静静的看着她,也不要去触碰她的身体,让她先跟自己待在一起,我觉得这份陪伴,允许和接纳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太需要了;通过这个过程,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我在她情绪那么大的情况下,内心依然淡定的陪着她穿越这个过程,没有被她的情绪所左右,等她情绪平复之后,才开始跟她讲道理,我对自己的这个做法很满意,当然,也不太确定是不是做到最好,但是,一定是我能力范围内做到的最好。
在孩子2岁多就开始学习家庭教育,也因为学习家庭教育打开了我学习开关,在那以后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的课程,一直到现在从未停止,也很感谢这6年多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当初种下的“学习成长“的种子,才有现在“解决问题“的果实;也呼吁每一位父母都要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支持到孩子,不会在孩子出现情况的时候,束手无策,要到处寻求帮助,如果自己能在当下解决,那一定是最佳时机,等到我们去寻求帮助再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然不是最好的解决时机啦。
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我也会持续努力,女儿一天天长大,面临的问题一定会不一样,我要继续加油,继续种下“学习成长”的种子,才有可能在未来更好的支持到女儿,结出“善于处理问题”的果实。
如果是你们呢?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们会怎么处理呢?欢迎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