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定知道:教学需要内外联通,既要注重外部动机的激发,更要激活内部动机,使学习本身成为一种赏赏。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说: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以为促进学生(包括学业问题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竞争。
学习竞争是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但不能过度。其实,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竞争恰恰更容易诱发学业问题学生的自卑、自弃心理,这是因为课堂里的竞争是以人际比较为前提的。
人际比较实际上扩大了学生对自己能力信念的分化,因此要淡化竞争,提倡建立合作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引导每个学生形成积极的动机模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激发学业问题学生内部动机的措施包括归因训练、角色转换、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等。
钱教授给的策略,跟我们的方法很相似。
① 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是针对学生在学业成败情境中的归因障碍而设计的干预计划。
学业问题学生往往把失败归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不好、能力低、任务太难等。
这容易使他们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降低他们在学习任务特别是困难面前的坚持性和自信心。
② 角色转换
学业问题学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嫌弃儿”的角色,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
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使他们对课堂学习更加反感、敌对。
如果让小学高年级学业问题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辅导老师,如要求他们课后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第二天数学课程的预习辅导。
学业问题学生在社会角色改变后,数学成绩会有显著提高,其自我概念、成就动机、人际关系、测验焦虑等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极改变。
③ 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学业问题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
④ 树立成功的榜样
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时,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例如,可以把原来基础较差、进步较快的学生作为学业问题学生的示范者,要求他们观察、讨论同学是怎么取得进步的。
这种榜样示范对班上一部分学业问题学生的确会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使他们认识到学习难关并不是不可攻破的。
⑤ 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
学业问题学生把自己同学业优良学生比较,会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但同自己的过去比较,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在对学业问题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制订出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定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