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2022年12月开始关注杭州建兰中学的,源自当时他们的一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公众号文章:《即日起杭州市建兰中学暂停线上课程》。当时,全国各地线上课程如火如荼,他们却敢于率先提出暂停线上课程,有着超前的敏锐和真为学生负责的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那时,我就感觉这所学校不一般,便产生了去这所学校实地探访的想法。4月9—12日,市教育局高新分局组织部分校长去杭州考察学习,行程安排中恰巧有这所学校,故实地探访这所学校的想法得以实现。
这次到杭州建兰中学考察,除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环境和文化外,重点学习了他们如何利用大数据开启“建兰大脑”,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数据生命化,让数据为孩子的成长服务。其中,“建兰大脑”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亮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是“建兰大脑”促进学教转型。该校建立起了非常完整的知识图谱下的覆盖所有知识点的数字化的校本题库并不断扩容,方便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作业目标、所教学情精选校本素材,形成并印刷成纸质的个性作业本供学生使用。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建兰大脑”会为每个同学构建一棵知识树,学生已掌握的、未掌握的、还需巩固的知识点通过数据计算,结合学科知识图谱,向学生进行个性化推送,帮助学生进行“自适应”学习。同时,“建兰大脑”还会从历年学生答题情况的数据中,分析出哪些题目是有效的、哪些题目是需要提升的,从而不断优化题库,为生成有效作业和检测练习提供帮助。
二是“建兰大脑”驱动评价变革。该校把班级日志、活动实践、行为轨迹、运动健康等多源数据接入“建兰大脑”,通过NLP等技术进行数据清洗和处理,形成满足学习技术规范数据资产,并被用来做行为图谱和网络分析,从而描绘出学生的画像,进行相应的行为预警。同时,该校还通过“建兰大脑”构建“建兰修炼”平台,把学生在学校参与的各种德育活动进行实时记录、评估、分析,并通过九大模块66个维度可视化呈现,形成学生“个性化成长报告单”。
三是“建兰大脑”驱动教研变革。该校利用“建兰大脑”中的教师画像,呈现教师的行为轨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命题能力以及德育班主任工作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发现教师当下具备与欠缺的核心素养,为教研活动设计和开展提供依据。该校老师可以利用“建兰大脑”沉淀的学生学习过程数据,结合学科知识图谱,能够快速发现校本题库中更适合建兰学生的题目,并结合经验进行修订,使自己的教学由经验型走向数据驱动型。
建兰中学的“建兰大脑”确实非常先进,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发,但也绝非高不可攀,因为我们学校自2020年开始先后与高新信建自主研发的作业管家、钢娃争章、学术榜、校园竞聘等应用就和他们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是“作业管家”让作业管理更加精准。虽然我们还没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识图谱下的覆盖各个知识点的数字化的校本题库,但却通过“作业管家”这样一个应用,实现了对近百名教师每天布置作业的内容、时长及完成批阅时间、批阅记录的实时备案、审核、调控、发布、评价、反馈,并通过大数据对教师的作业行为进行预警和干预。而且,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内容,家长都可以实时查看,有效破解了教师在家长群里发布作业和学生记录作业不清晰的问题。
二是“钢娃争章”激励每个孩子向前进。和“建兰大脑”对学生日常评价不同的是,我校的“钢娃争章”不是基于固定标准的对孩子积极行为、消极行为的鼓励或惩罚给孩子“画像”,而是基于所有教师对随机发现的孩子们的积极行为的鼓励性“颁章”评价,形成每个孩子的积极行为“画像”,从而不断巩固孩子的积极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而且,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个系统随时查看自己孩子的获章情况,便于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三是“学术积分榜”让教师成长可见。和“建兰大脑”中的“教师画像”类似,我校的“教师学术积分榜”管理系统也是通过对教师学术的读书学习、参加培训、主持或参与课题和项目研究、学术成果的发表和奖励、辅导学生获奖、学历提升、公开课和优质课等方面的行为进行登记和管理,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管理的数据化、可视化,为教师专业发展“画像”,为校本研训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此外,我校的“校园竞聘”系统还有效解决了传统的教师全员竞聘上岗工作中存在的岗位不明、沟通不畅、互动性差、费时费力等问题,实现了“云”竞聘。
当然,由于建兰中学有固定的专业团队入驻和大量资金投入,他们开发的应用更多、更细致,也更集成、更科学、更智慧。这也提醒我们学校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育信息化绝不只是一套设备、一组软件那么简单,更应该是一种思维。没有信息化的思维,设备、软件再先进也可能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2.教育信息化不能只停留在“说”的层面,需要脚踏实地的践行和真金白银的投入,且践行和投入的重点应该放在软件的研发和应用上,特别是要在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方面下功夫。
3.基于学校实际需求的“自下而上”的个性化的信息化应用最有生命力,学校要基于自身理念、文化及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和需求去选择或研发相关应用或产品,并长期坚持、持续推动老师们的日常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数据、使用数据,从而让校园充满智慧。
4.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既要始终瞄准前沿,又不能盲目跟风冒进,更多时候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