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写作源于写亲子日记。为何写亲子日记?因为想改变和儿子的关系。很多人会有疑惑:老师的孩子肯定很听话,老师的孩子怎么会出问题?因为只要聊到孩子的话题,身边朋友、亲戚甚至初次见面的人都会说:你们当老师的会教育孩子,我们不行。好像老师的孩子优秀是应该的,如果不优秀,简直就不正常。
一开始我也存有这样的观点,几十个孩子都能吼得住,管一个孩子简直小餐一碟,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
儿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是奶奶帮忙带大的。上幼儿园后,我们娘俩在学校的家属院住。那时候,我除了工作,其余时间和精力都用来陪儿子。而整个这个阶段爸爸几乎是“空缺”的。小学阶段父子关系不好,可能与这有关。
儿子上小学后,虽然有点话痨,有点调皮但爱读书、学习,一切在我掌控中。儿子会规划好自己的时间,按时起床跑步,然后利用半小时的时间背诵古诗词,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上学期,孩子背过了《论语》和三百多首古诗词;早饭后,做好一整天的规划,做作业或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玩电脑和看电视每天的上午和下午各一个小时;下厨给我们做饭,帮我们做家务;茶余饭后,父子俩下几局象棋,母子俩打几场羽毛球,一家人玩几局扑克牌;睡觉前,儿子或坐或躺地徜徉在书的海洋不能自拔。整个小学阶段,儿子看了三四百本课外书。那时,和谐的气氛充盈在家庭的每个角落。
原以为儿子会顺着这条轨道继续前行,儿子六年级下学期时,女儿降生了。女儿出生后,我把精力都放在了她身上。加之那段时间心情烦躁,导致每天跟老公没完没了地吵架,跟儿子也是一周说不了几句话,即便与其交流,也是挑他的各种毛病外加严厉地批评、指责。当时总感觉儿子已经大了,应该像自己期望的那样懂事了。然而,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在我的呵斥中,儿子渐渐关闭了我与他沟通的渠道,也关闭了我俩交流的大门。整整一个学期,他几乎没让我进入他的房间,学习也不需要我的关注。
为了应对小升初的考试,与老公再三商量后,我们给孩子报了辅导班。但因为个中原因,我们战火重燃。这件事影响到了儿子,他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接近两天。当时的我寝食难安,食不甘味。孩子在卧室里到底干什么?我彷徨无措,度日如年。时间在我这里好像凝固住了,内心却犹如过山车一样七上八下。直到第二天下午一点多,孩子才打开卧室门告诉我,他要上辅导班。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过山车终于到站了!
这个阶段孩子的变化让我意识到,我和老公没有给与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更多的是面对孩子的错误揪住不放,经常使劲批评儿子。再做进一步地反思,孩子小时候的听话,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控制。因为在家里控制老公和孩子,容易挑毛病是很多老师的通病,我当然是这其中的一员。从小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感受,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一切以我的标准评判,孩子行不行好不好。显然我是在控制孩子,孩子的反抗、沉默、关闭与我沟通的渠道,不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是正常的。
升入初一,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我和老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教育孩子的问题必须重视了。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尝试写亲子日记,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儿子的成长,发现孩子的优点,其实这也是反思自己的一个过程。我写了《改变从点滴做起》、《靠近孩子,感受幸福》、《我是奎实生》、《用心熬制幸福》、《好情绪,父母造》、《成长,我们一路相伴》等亲子日记。每周六的早上,我们一家人一起去湿地公园散步;周末,做孩子喜欢吃的饭菜;只要儿子在家,老公会推掉所有应酬。一开始,孩子持怀疑态度,认为我们是装的。跟我吵过也闹过。孩子曾大吵着跟我说:“你们不用装,我回家你们不用做样子给我看。”看来,我跟老公吵架,影响到了孩子;“不公平,凭什么妹妹可以这样做,而我不可能。”这是因为儿子在妹妹出生后,受到了冷落。
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的突破口,要不然孩子永远也走不出来。因为心理上受到的伤害并不是说,我扎你一刀子,我把刀拔出来,就权当没这回事。我们允许孩子吵、允许孩子闹,许孩子在车里大哭、允许孩子对我们产生质疑……
慢慢地,慢慢地,我们全家人的心凝聚在一起了。老公写了一篇日记《如果我没记错》,文中表达着自己打儿子、忽略儿子的愧疚之情。文章最后这样写道:“从此刻起,爸爸会努力学做你喜欢的饭菜;爸爸会努力多一些时间陪你;爸爸会努力看书写日记;爸爸要做你坚强的后盾,和你面对所有的一切”。我到青岛学了正面管教提高课程。因为我意识到时代发展了,孩子入初升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如果自己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里,用过去的教育模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显然已经不行了。学习之后,我马上用于实践,如:处理情绪的三个步骤;争斗与3b原则,尊重性解决方案;如何跟孩子做有效约定;如何召开家庭会议;如何制作鼓励树等。在这过程中,我们跟孩子的关系拉的更近了,孩子愿意跟我们说学校里发生的事,和我们一起看电影,一起听歌,一起跑步,甚至一起学习。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当能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一定要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教育孩子亦是同理。
去年十月一之后,老公在孩子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给孩子办了通校证,不让孩子住校了。孩子跟我们说:“他想学习了,但有点吃力,需要爸爸帮忙。”这个忙必须帮。每天下班后,老公从厂里到家里,吃完晚饭再赶去陪孩子。每天晚上,补习功课到11点多,早上六点多起床背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孩子的数学成绩全班第八名。儿子现在最崇拜老公,以前跟老公吵架,儿子站我这边。现在不灵了,儿子谁也不得罪,总是说一些中立的话。晚上睡觉前,心甘情愿地给爸爸端好洗脚水,给爸爸洗袜子。这些我都看在眼里,有点羡慕嫉妒恨的感觉。现在儿子喜欢跟我们在一起,喜欢逗妹妹玩,跟我和老公的关系亦父亦师,跟我呢?亦母亦友。
关系大于一切,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心门就会打开,会更愿意跟我们沟通。
早上想睡个懒觉,儿子开始教育我:“我爸爸都是五点半起床,你这么晚起,我也想睡懒觉。”
“好吧,好吧,我也起床,咱们一起学习。”只好打起精神,起床看书。
刚吃完早饭,“妈妈,几点学习,咱俩一起啊。”
“马上开始。”我赶忙跑到电脑前,开始写今天的作业。
一边写作,儿子一会抛过来一个地理题,一会一抛道英语题,一会是生物题。我不会的话,儿子借机嘲笑我几句。哎,谁让我不会呢?不过通过孩子讲解,我收获了不少知识呢。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有句话非常深刻—“问题不是你如何培养孩子,而是你自己是什么,无论你是老师,母亲还是父亲。”因为教育是影响而不是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