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新高考作文情境意识的培养

浅谈新高考作文情境意识的培养

作者: 花开无声201 | 来源:发表于2024-01-23 20:51 被阅读0次

    摘要:随着高考改革,新高考作文越来越侧重实用性,考题常常依托材料创设各种情境,以此检验考生能否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和交流。鉴于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材料意识、主题意识、文体意识、身份意识、结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高考  作文 情境  意识

    新高考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对象,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但具体如何在试卷中落实,每年的高考试卷就成了一线教师的研究对象。纵观高考语文试卷,发现新高考语文以情景类材料作文为主。情境类作文是以情境创设为中心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依托材料根据情境规定的内容和含义完成写作任务。要想写好这类作文,就得注重学生情境意识的培养。

    一、情境材料意识

    材料是命题的依据,所有的情境都是以材料提供的信息为主,文章必须以材料作为依据。

    高考作文一路走来,无论是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是如今热门的情境类作文,都是以材料为本。这就要求考生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材料空谈,考生在作文中需告诉改卷老师自己的观点从材料中来。文章不仅入得材料还得出得才好,其实材料可以在文章中多个方面体现。

    拿这次天一联考的作文为例,复兴中学即将开展弘扬以“探月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假设你是该活动的宣传员,请从“探月精神”中任选一到两个方面,面向本校师生进行发言,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号召大家积极弘扬“探月精神”。

    材料要求“弘扬探月精神”,笔者认为考生就得以探月为基底,考生在写作过程中牢记不能脱离材料。实际上很多考生在评析材料后就将其抛之脑后,这样其实有些新瓶装旧酒的意味,从材料引出话题,就话题展开论说。笔者认为情景材料可以在文章中多处体现的,例如:

    1.我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材料若能在标题里呈现出来文章就更为出彩了,也可给改卷老师一种明确的信息。如“九天揽明月  青春逐梦想”“天下同心  闪耀苍穹”“追逐梦想  永不止步”“梦想无边  探索无涯”四个标题都能体现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也都符合题意,只是比较之下,就会发现前两个紧扣“探月”,在材料情景上更胜一筹。

    2.文章开头可以紧扣材料对论点进行分析。“银河浩瀚,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嫦娥五号携带月球土壤成功返回地球,中国探月人用他们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和协同攻坚的坚定信念,在浩瀚宇宙中书写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考生通过对探月历程的回顾让读者感受到正是因为航天人有对梦想的追求和协同攻坚的坚定信念,探月才有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样一来文章就不会脱离材料设置的探月精神,还能将此精神在材料中诠释透彻,何乐而不为呢?

    3.写作过程中可以跳出材料,但不可忘记材料的提示,本次作文材料中有对梦想的诠释——“追逐梦想”是中国探月人永不放弃的精神图腾。这样一来考生就不能泛泛而谈梦想的重要性,如何树立梦想,而需紧扣“永不放弃”来写“追逐梦想”,才更切合材料。若能够将自己对“探月精神”的理解与国家科技发展结合起来,视野就更为开阔了。

    二、情境主题意识

    考场作文有一定的任务要求,考生要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给的具体任务。如此次的百年邀请函作文,任务很明确是“请他们到自己身边来做客,彼此了解,彼此激励,共谱青年与祖国,青春与时代之华章”。一部分同学不认真审题,没有抓住关键词“彼此”,单一的写百年前的青年或百年后的青年。按照要求既然要彼此了解激励,就得双方都要涉及到,百年前的青年事迹精神,百年后的青年事迹精神,两者在不同的时代展现着不一样的精彩,一脉相承的是一样的爱国情,一样的时代责任和担当。

    三、情境文体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沟通与生活的联系”,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侧重实用性,这样的改革2019年全国二卷要求在演讲稿、书信、慰问信和观后感中任选一个文体, 2020年新高考二卷海南要求考生写一篇主持词。审题时考生要有文体意识,明确要求的文体特征。作为应用文,除了格式正确外,还要注意行文要有与读者的互动。

    如优秀的作文片段,“同学们,是什么让他们怀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在实验室里躬耕修典?”“这不是倡导我们要……吗?”用“同学们”“我们”和听众互动。

    四、情境身份意识

    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有一种主人翁意识,有一种社会的担当和使命。高考作文命题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和人生引导,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来反应考生具体的想法。

    自我意识:先思考“我是谁”,写作中要意识到我不再是我,而是视情境把自己设置成什么样的人。如校团委要举行以“有底气 够硬气”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那写作者“我”就是学生的身份。而在另一份考题中,请你在100年前的青年和100年后的青年两种身份中任选一种,此时“我”不再是学生身份,而是百年前或者百年后的青年,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内容。

    对象意识:写作的对象决定了写作者写作的角度和口吻。射箭还要看靶子,文章要明确“我”写给谁的,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考生常常自言自语,通过事例道理论证把论点讲清楚完事,其实不然,要考虑到听众的想法、顾虑。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我又该如何满足。这次联考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写发言稿。部分同学没有考虑发言的对象是同龄的学生,大讲特讲从国家社会等层面如何如何做,不能说错,只是不符合情境,让其在班里试着发言时,同学就明白过来内容好似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这种不自觉地把听众排除在外的文章,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要结合听众身份在文章中具体落实到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怎么做。

    六、情境结构意识

    文章的结构犹如骨骼之于人体,有了较好的骨骼文章才能拎得起来。离开了结构的支撑,文章零零散散,软如稀泥,无法站立起来。

    文章思路要清晰,考验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事实就是大部分考生在考试最后三四十分钟才开始写作文,这样一来犹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儿,文章零零散散。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对整体有个勾勒,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去训练。笔者试着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列提纲,也可称之为思维导图,梳理清楚思路再展开来写,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其实在高三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的复习中,都可以渗透,以往就题讲题,讲方法,反而目光浅,得不偿失。整体看无非就是考内容,考结构,在梳理结构上,其实就是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贯穿到教学中的作文思维训练,就能在其他作品中学习、借鉴和巩固了。

    对于高三学生来讲,比较容易得分的还是论述类文体,常见的结构有三种:

    并列式结构:就事说事,横向展开。分析材料得出观点,进而对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部分与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但要避免相互交叉,常用形式是设置分论点。

    递进式结构:即就事说理,纵向展开。逻辑思维比较严谨,一般是针对某一种现象,从现象到本质逐步展开论证,逐层深入。基本结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环环相扣。

    对照式结构:正反说理,对比展开。对比中要注意找出对方观点中的本质错误进行有力批驳,然后从正面出发有理有据地陈述论证自己的看法。论证过程中要注意紧扣中心论点,论证要有主有次。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大,且能够考察学生的阅读思考写作等各方面能力。教师从宏观的观照落实到微观的教学中,注重落实培养学生对实用类作文的几种意识,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胡家曙.作文茶座.语文周报,2020年第30期.

    [2]靳庚戌.高考作文应对策略点滴.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新高考作文情境意识的培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ha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