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朋友聊天,她说到一个教育的问题。
不做作业母慈儿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现如今,每个家庭都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其中又有两类人尤其重视儿女教育。
一是父母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对待子女教育可谓“不差钱”,任性烧钱,见佛就拜,见学就上。
二是父母辈都是高知,自身条件很好,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度强调了教育要抓早抓小。
我的朋友属于第一种,由于自身吃够了缺乏文化的苦头,她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不仅周末排上满满的培训班,而且亲自上阵,教育孩子学古诗,背古文。
由于教育不得要领,经常是这边苦口婆心,那边朦朦胧胧。
于是整个家庭就弥漫这一股“恐怖气氛”。
只要提起做作业,全家人只能战战兢兢地度过。
朋友向我诉苦,恰好我的孩子也跟她儿子年龄相仿,我结合自身经历跟她聊了起来。
1.教育是个精细活,如果自己不明白,就不要去教孩子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工作了许多年,基础知识没问题,拿起课本就要教学。
但其实我想说,许多家长离开学校已经很多年了,不仅理论知识忘记了,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孩子的心理。
工作是跟一群成年人打交道,换句话说,是跟一群熟谙规则的搭档在共同完成一系列任务。
这里的前提是大家水平相当,只需要提醒和信息沟通就可以了。
但教孩子,是面对一张白纸,你得把一切规矩揉碎了,碾细了,给他一点点地喂到嘴里。
所以,拿工作上那套方法在孩子这里明显行不通。
2.教孩子一杯水,你得有一桶水
我教自己孩子的时候发现,如果对于一个知识做不到烂熟于心的话,是无法教好孩子的。
譬如给别人当导游,如果你只是自己走过一两次的话,是无法全方位向客人展示的。
只有自己把所有的路径都摸索了一遍之后,才可能在第一时间消除客人的疑虑,获得最满意的效果。
记得李白写诗总是第一时间念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只要老婆婆听得懂,那就人人都能听懂。
这就 是用普遍的标准衡量自身作品的做法。推己及人,如果最低层次都能接受的话,意味着全社会都能接受。
他正是用这种方法创作出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诗篇。
我们教育孩子也应该用这种心态,如果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会的话,那就不必教育了。
只有我们的教育让最初级的孩子都能迅速掌握,你才是成功的方法。
这首先就要求我们自己得有丰厚的知识基础。
教孩子一杯水,你得有一桶水
今天讨论的是教育孩子的方法,一是教孩子之前自己必须做好功课。二是.教孩子一杯水,你得有一桶水。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及时反思,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