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课,顾名思义就是单元的核心课。这节课理解到位了,后续的基本就只是简单“修修补补”,公开课时同事执教花了近50分钟。我呢?加上学力单是当场做的,两节课的时间感觉也差不多。
01 找准学生的学情:从盲点入手
一道14×12的题目,学力单上给了点子图这种方法,剩下两种方法让孩子们自己决定。
我给了6分钟独立思考,巡视了一圈。发现写满三种的并不多,还有几个孩子一种都不会。
孩子们思考完,我又全班调查了一下:三种的大约10人、一种都不会有2人。并且,很多孩子的点子图圈得并不完美。
好吧,先从点子图入手。
我依次贴上事先准备好三种圈法的黑板贴,在贴的时候我听到有孩子说“哦”,表示这些方法给了他启发。
先让孩子们静静欣赏这三种点子图,然后请孩子来分享:你看懂了什么?
第一个来分享的是梓俊,他的分享,很有条理:将12分成了10和2,先算10个14,再算2个14,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我顺着他的分享,将对应的算式贴了上去。他分享完,全班掌声。然后请了小郭来重复梓俊的思路,也获得了掌声。
第二个来分享的是小宋,他也是很少有机会站上台来分享的。他说:这里将10分成了10和2,算10×10、10×4、10×2和2×4,最后将它们的积加起来。铭补充:还要说这里还把14拆成了10和4。让小宋加上这句话又分享了一遍。再请小邓重复了一遍。
第三个来分享的是子恩,平时也是很少来主动分享的。她说:这是将12拆成了6和6,先算6个14是84,下一个也是6×14是84,合起来就是168。只是在最终的算式时,让孩子们猜了一下。子恩说是84+84,有人猜的是84×2,我准备的是6×14×2。孩子们都是对的。
点子图各个击破后,就是寻找区别和联系,这可是重头戏。
师:这三幅点子图有什么联系呢?
叶:都是将两位数拆成了一个一位数和一个两位数。
师:(指着10×14)这里是什么数乘什么数呢?
生1: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2:整十数乘两位数
师:哪个好些?
生:整十数乘两位数
师:还有一个算式呢?
生:一位数乘两位数(师板书,并结合点子图进行回应)
师:刚才找的是共同点,那么不同点呢?
千:这里的算式都是一样的。
生:这是共同点呢!
万:先算的哪一步不一样。
嫒:圈法不同,所以方法不同。
师:哪里圈法不同呢?第一幅拆的是多少?
崔:不同的乘数拆成了不同的数。
铭:拆出来的数都要分别相乘。
叶:我有问题,为什么只能拆12,可以拆14吗?
生:可以。
师:这三幅点子图,第一幅拆了几个数?第二幅呢?第三幅呢?
生:第一幅拆了1个数,第二幅拆了2个数,第三幅拆了1个数。
师:很好。点子图分享到此结束。还有什么方法呢?请看。(贴出表格法,准备的是拆了两个数的,马上又现场画了一个只拆一个数的,目的是方便找联系。下课铃响。)
点子图的分享,算是花了大功夫,现在回头看,又是非常值得这么干。
02贴近学生的学情:从兴奋点入手
第二节课。一开始奖励了可夏,因为她利用下课时间在批阅组内的口算本。
师:这是表格法。现在我们来找知音,先问问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梓俊: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只有两行,现在有三行呢?
潘:需要将两位数拆分成一位数和两位数。
钱:因为现在是两个两位数,也可以只拆其中一个两位数。
师:现在我来问同学了,这个表格法里的每一个数是怎么来的?
子优:100是10×10,20是10×2……
师:看了这些表格法,你们是不是忍不住有什么要分享的呢?仔细看看呢。
铭:我想说它和上面的联系,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啊。
铭:我想说这个表格法和上面法2的点子图是一样的。(马上听到有孩子“哦”的声音)
胡:法2和法4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是点子图,一个是表格。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师:还有哪里一样呢?
唐:法1和法5。法1有10×14,法5也有,法1有2×14,法5也有。
经由点子图的分享,表格法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因为它们的联系密切,也就自然引出它们的联系。这就是孩子们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得到锻炼的最好见证。
03提升学生的学情:从疑点入手
第一节下课时,晨辰说:“老师,还有一个法三,我要不要将黑板上的点子图再抄一种呢?”我说不用哦,精彩还没有到来。我重复了晨辰的想法,马上有孩子吼竖式。是的,马上要引入竖式了。全班调查了一下,用了竖式的20多个。
我贴出竖式,让孩子们找找感觉。
师:现在我们静静地看着这些竖式,看看你有什么想问的?
晨:那个“14”的“1”是怎么来的呢?
雯:是这里的“1”ד1”。
师:能够更准确吗?
可夏:是10×10.
晨:那为什么不写进位呢?
生:百位没有,可以直接写,不用进位。
徐:下面的28和14没有符号,到底是加还是减呢?
生:是加号,可以省略的。
千:为什么那个28和14不对齐呢?
霖:10×10=100,是百位。这个4是十位。这个14表示是140。
文:14后面有个空,写什么呢?
生:写0,可以省略不写。
师:现在变魔术了(用手遮住12里的1),看看这个算式变成了多少乘多少?
生:14×2.
师:那么28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14×2=28。
师:魔术继续。现在将2蒙住,现在在算什么呢?
生:14×10
师:那下面的14的真正意义是——
生:14×10=140
师:那么168呢?
生:28+140=168(突然好多孩子举手)
生:我有发现。
师:老师要发出会心的微笑了,我们会自动化去寻找联系了。
生:我发现法6和法1是一样的。
师:怎么个一样法呢?
生:都有10×14和2×14。
生:法6和法5也是一样的。
师:你们太厉害了!只是在高手眼里,这所有的方法都是一种方法,是哪种方法呢?
生:都是:整十数×两位数+一位数乘两位数
师:好,现在请你去完善自己的学力单。
火候到了,课堂上的思维碰撞足够厉害,也一直鼓励学生提出的自己的疑问,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解决自己思维的疑点,让竖式计算和另外的方法融汇贯通,形成一体。
04延伸学生的学习:从制高点入手
让学生看整个板书,看这些方法,发现它们都在干同样一件事: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怎么转化的呢?就是拆分后合并。
我问:除了这样拆分,还可以怎么拆分呢?我板书了一个样式:12个14=10个14+2个14。孩子们接着说,用乘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是最好的途径。最后让学生比较得出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算起来是最为方便的。
接着让学生进行练习:两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以及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
请学生板书,订正答案,调查用竖式计算的有30人,也有学生用表格法做。让他们寻找和探究1的联系,也就马上区分出进位和不进位。
在做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孩子们都说好简单哦。
我说:这可不简单哦,这是四年级我们才要学的,你们现在就会有了。那是因为啊,在高手眼里,所有的方法都是相通的哦,是哪个方法呢?
学生说是“拆分后再合并”。
课堂结束时,我问孩子们:“这两节课学得如何?”孩子们说:“很嗨很嗨。”
我说:“你们每天都在给我惊喜,我是那个最幸运的人哦。”也许,去引爆学生思维的“嗨”点,去密集的启发引导提升,是孩子思维生长最好的时机。
也许,这是大单元整合的妙处之一吧。
【花絮】
见我贴黑板贴,问:老师,你是有多不想写字呢?其实,这是在节约时间呢!
熙晨:老师,你放着手机录像,害得我不敢往后转了。后来我看了这两节课,她确实没有后转。
某同学提了问题后,却不认真听分享。我说你可能提的是一个假问题,不是你的真问题。
豪在开课就说有秘诀,我让他分享。他的秘诀是乘法里面的一些特殊例子,比如乘11。他还有一个方法是用除法倒推,第一次见到做乘法用除法的。我追问他思路呢?他并没有说得很清楚,不过值得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