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阅了大量史料记载,原来我们追求幸福,祈祷福报,福字的真正意义是奉献与付出,享福就是消福,多积累,少消耗,原来很多人活反了!
小时候,我们追求幸福的目标很单纯,只要有好吃的,有好玩的感觉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了!长大后,对幸福的理解局限于物质,金钱,利益上的最大满足,钱够花,觉够睡,那种幻想,梦想能够实现就是最大的福泽了,然而现实和想象总是那样遥不可䅲!现如今到处的广大民众一生烧香祈福,绝大多数人却从来没有被福祉降临过!该怎么倒霉还怎么倒霉!该怎么贫穷还怎么贫穷!多少年来,国人因为烧香祈福!而真正得到福报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的知道神咋总不灵验,求神拜佛便成了精神胜利的寄托!真正受益的是那些所谓的佛家,道家,喇嘛,和尚们让他们在现代化的今天,过上了衣食无优,旱捞保收的安逸舒心的寄生生活!
前几天我去了著名的白云山。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道教名山,白云山故称双尤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从明万历皇帝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以后,就声名大震,百年香火长盛不衰,远近香客络绎不绝。随着旅游的兴起,原来道教的系列,儒,释,道三教交汇,现在也人为的供着华夏大地供奉的传统神,地方神,民间神,白云山的神之多,真可谓诸神荟萃,集于一山?
香客们进进出出,口中念念有词,一定都是在祈求神佛保佑他们升官发财吧?虔诚的信徒们都是在为利益祈求福报?满广场的香客,心怀虔诚!可是有谁是前来为社会,为他人来祈祷的呢?又有谁是为了奉献和付出来祈福的呀!又有谁真正懂得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真实意义?在封建社会道观和寺院,主要是学习知识和培养各类人才的圣地,相当于现在的各大院校,道长,主持,方丈,都是知识渊博,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上通天文,下懂地理的高人,对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当时称之为世外高人!互相往来交流学习,学术研讨,取长补短,是个神圣的殿堂,培养出天文,地理,医疗,中医,等多方面人才。他们真正做到普渡众生,救劳苦大众与水火之中。其中看天文,预知未来气候变化,在防温疫,控制虫害,兴修水利,改变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统制者分忧,为百姓排难!因此那些德高望重的方丈,主持,道长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前来烧香祭奠他们的丰功伟绩,形成了今天庞大的寺庙和道观!“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静即下不扰,下不扰即民不怨,下扰即政乱,民怒即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并非为了获取而给予,因为给予的本身就是快乐的。“奉献”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层出不穷,奉献这件事,在我们的身边也时刻发生,奉献是人的一种高尚精神。泰戈尔曾经说过“夜把花悄悄地开放了。却让白曰去领受谢词”!奉献自己,照亮别人让你的存在使得生活更加美好!在生活中,努力为社会做贡献,无私地奉献的人社会也绝不让他吃亏的,其实也是对福字的最完美的诠释,只有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流芳百世,才能成大器,才能处处受人尊敬,如果一味追求那些虚意飘秒的科幻生活,一心为了满足自已的私欲,那样的幸福永远不会快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