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收到一位朋友寄来的几本书,我开玩笑地说:“我这真是托了读书日的福哈。”要不是读书日,可能她就不会送这书,哈哈哈哈哈。
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沈从文说:“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培根说:“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
杨绛先生曾说: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毛姆有《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威尔·施瓦尔贝有《阅读的力量》;陈平原有《读书的风景》;赫尔曼·黑塞有《读书随感》;叔本华有《读书与书籍》……书,作家写得是他们,读的是“我们”,借鉴的是思(方)维(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读书或书本身都有自己的看法。
读书,读的是什么,书与作者,书与我,书与你。
读书,二年之前的我更喜欢读自己喜欢风格的书,比如青春文学、心灵鸡汤、散文、小说,其它类型的书籍读得并不是很多。
也许,是因为过去的我,让我的思想过于局限。当别人在谈论着经典,我还在“温室”里“自我感觉良好”;当别人在讨论着某本书的某个话题,我还在“沒多少营养”的书中“吸取营养”;当别人在想着如何打通不同书之间的“任督二脉”,我还在想着“只要有心人,无任何难事。”
蒋勋老师说:“人在一个环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锐度,也失去了创作力的激发,所以需要出走。”同理,当一个人对于某类书籍太过熟悉,发现都是那套路或心态,看多了就觉沒什么意思,会想着去看看其它类型的书,注入些“新鲜血液”。
我选择跳出“井底”,去井底之外的天空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很少再去看所熟悉的书籍,因为它只会让我停留在“原地”,无法让我真正地可以走得远些。频繁去看经典名著、经济方面、历史方面、诗词方面书籍,有时某些书,我看不下去,我会放下,等等再看。
《最浪漫的事》歌曲中“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与你一起慢慢变老”。精神上,和书相伴一起慢慢变老,未尝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读书,人喜欢问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读书?”我觉得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一个人为什么读书,他们的答案有千万种,因为每个人想从书中获得的是什么不同,读书的目的亦不同。
书,有殊,可能只是为一个目的而去。书,有淑,让你变得丰盈。书,有熟,精通某一领域。
与书相伴,体会不同的人生。若不能行万里路,书可以带我们穿过那些隧道。若“无聊”,书可以让我们打发时间。若迷茫,读读书,书中可能会給你点启发。
读书日,读书愉快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