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致:心中有梦却“无足轻重”的家伙们

致:心中有梦却“无足轻重”的家伙们

作者: 8圆造型 | 来源:发表于2023-09-24 19:30 被阅读0次

    “提奥,在别人的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一个行为古怪的人?一个令人生厌的人?”

    走上形象疗愈这条路之后,有缘结识了解各种有趣的生命,自认为对待不同生命的人生故事纵使共情但情绪还算坦然,直至看到这两幅画,内心破防,一个人在房间哭得像傻子一样…

    第一幅画中的女人是约瑟夫·鲁林的妻子。第二幅《杏花》

    而作者都是: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

    图一是梵高在阳光明媚的阿尔唯一朋友邮差约瑟夫.鲁林的妻子。梵高带不着拖累弟弟的决心与外界的攻击最终进了圣瑞米精神病院。也预示着他将彻底与这个世界隔绝,唯有约瑟夫.鲁林的妻子会经常煲点汤带来给梵高喝。这种最朴实的关怀与理解让梵高割裂的心得到暂时的慰藉,因此画了她的肖像。

    画里人物的表情是如此平和,纯朴,没有任何恐惧,不安。背景还有意装饰了一些花,而这是梵高在精神病院里面比较快乐的一张画,那种被看见,被朴素关怀的快乐。

    图二是梵高收到了弟媳怀孕的消息。他是如此之喜悦,他说他要画春天,所有生命在尽情绽放美的那种春天。画中那种超乎常人的平静,那个苦困生命的人生中不可多得的那一点点甜。

    梵高曾给弟弟写信:"我相信终有一天,我有办法在一家咖啡馆办一次画展。"他可能不会想到的是,有一天自已会成为人类艺术史上无可跨越的一道高峰,“彩虹”固然很美,追逐光亮过程激情澎湃但却也如此漫长,煎熬,甚至可能要拿生命来交换。

    牧师家庭出身的他,似乎没有得到过母亲爱的目光。

    长大后工作不顺,想跟父亲一样成为牧师布道,他看到了土地上,煤矿里的劳作者,那些平凡却伟大的生命体,却因为太“热心“”共情”被开除。

    情感受挫,面对家人,世俗的不理解,还好他有他的弟弟提奥,也是他人生主要倾述的对象,光是写给他的信就有800多封,生活费也主要来自弟弟。

    他曾经以为可以成为自已孤救赎的高更,为了迎接他的到来准备了《向日葵》重新装饰了《艺术家的卧室》东西都是双份的,而极度的欣喜若狂后也可能是极度的失望,最终满腔的热情燃尽只剩下两把孤寂的椅子。

    一把是最爱的人坐过的椅子,一把是自已坐的,人走了之后只剩椅子与孤零零注视着椅子的主人。

    而《夜晚的咖啡店》此时通过各种颜色互相闯入地叫嚣着放大了夜的孤独与绝望。梵高从关注色彩到现在,完全入迷沉浸在对立却互补色彩现象之中。蓝色和黄色,红色和绿色…这些互补色与感官之间不停得上演着戏剧。

    但这一场场戏剧不仅仅只关乎审美,而是无论从道德还是情感上,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朝圣之地。

    很多研究者说再也没有见过比这个更孤独的画了。

    梵高将人间仅有的温情大多寄托在他弟弟提奥的身上,而一个人一旦有了“安全港”的同时预示着他也有了“弱点”。

    为了不再拖累弟弟与面对外界不理解的各种攻击,他决定去圣瑞米精神病院。也是在这里,梵高的创作走向了巅峰。旷世名作《星夜》诞生。

    《星夜》诞生于他在精神病院与世界唯一沟通的管道,也是唯一的自由:窗户。

    我们看过很多的星空,却从见过这样的星空。在极孤独的夜晚,他可能觉得每一个星星都在他的窗口停留,跟他讲话;世界上一个朋友都没有的时候,他看到的每一片云都好像人的手在安抚他,给予温暖。

    正如美学大师蒋勋老师说的:“有时可能在最绝望最孤独的心境时才会看到最惊人的宇宙之美。那种没有“部分的疯狂”下看不到的美。所谓的“部分疯狂”是说要摆脱掉部分世俗价值。如果我们整天在一个世俗价值里忙到最后,即使有星空可能都无法发现。星空其实每天都在,可是我们可以已经没有那个心情云发现它。”

    一个美国的歌手,唐·麦克林深情的为梵高创作了《文森特》这首歌。歌曲就取材于梵高的名画《The Starry Night》

    有人说梵高并不是死于精神疾病的,他的病情明明在逐渐好转,他也在奥维尔找到了一个了解他并支持绘画的医生,加歇医生,也是他生命最后的好友。

    但是也是在梵高最需要支持情况下,他最爱的弟弟陷入了经济危机,还有孩子与妻子要养,因此据推测压倒梵高最后一根稻草的是绝望和亲情,他不想再做弟弟的累赘了。

    他选了一个觉得可以作为人生终局的画面以此结束了37年的生命。随着那一声枪声,不知道麦田里的群鸦不是不也像《麦田群鸦》里一般惊恐飞起还是宁静到纯粹。

    没多久,他的弟弟因为悲伤过度也去见了哥哥,两个葬在一起。不知道提奥会不会跟哥哥说出当初为了鼓励哥哥,他曾偷偷地委托画商花4英镑买了一幅画,让哥哥知道有人喜欢他的作品,而那是梵高在世时误以为卖出的第一幅也是唯一一幅画。

    作家冯骥才在《巴黎,艺术至上》一书中写道:“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

    但梵高真的失败了吗?

    不足10年的创作时间,精神顽疾和落魄的恐惧一直如影随形。

    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他完成作品的数量之巨,即便是最长寿的高产画家也难望其项背。

    梵高说:“我绝对不能让自己停下来,不能被情绪和困难吓到。我根本不在乎我会英年早逝,还是长命百岁。我只在乎,在世上,我有一种义务、指责,要留下点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并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对于自己的作品,他怀有近乎狂热的坚持:“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在这场艺术与生命对抗疯狂的英勇战斗中梵高用这些灰色的,燥烈的,汹涌澎湃的作品,教会人们以可能比传统方式更为文雅的方式去体验那些土地,山丘,花朵,树木,日月星辰…..它是贫瘠荒芜与丰饶多产的两个对立;喧嚣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对立;狂热与清醒间对立的两个世界。

    让人们意识到天堂可能就在前眼,它可能是起满老茧的手掌,可能是被岁月压弯的腰,也可能是一朵花儿的花瓣,以表慰藉。

    这个生命很动人,尽管有些是悲剧,也可能很苦,可它同时也是救赎,给在世的人带来了太多的救赎。也让我们更加明白艺术的形式从来不是首要的,最重要的是去寻找救赎,美也好艺术也罢,本身就是对生命的关心。

    在各种情绪交杂之余,同样想请大家跟我共同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有时对一个人充满误解,是不是太苛刻了?这个生命真的需要被外界这样对待吗?

    即使是一个精神病人他安静起来,可以远达到常人无法达到的安静。有时候对自已的理解,也超乎常人的丰富,也有很多想要叙述的人生故事。

    面对不解,这个世界本就有太多我们不解的人和事啊;面对不解,或许我们提供不了支持与帮助,但可能只需要一个面包,一张纸巾,又或者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那么对方的生命里可能就多了一道光。因为被看见,即是light.

    “提奥,在别人的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一个行为古怪的人?一个令人生厌的人?一个现在没有社会地位而且将来也不会有的人,一句话:万千俗人中最俗的那一个!

    那好吧,即使那些是真的,若有机会的话,我将通过我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一个像我这样无足轻重的人,他的心中到底有哪些东西。”

    至此:希望更多不被理解的生命可以被看见,也希望给有梦之人更多力量!!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致:心中有梦却“无足轻重”的家伙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qq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