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提高认知力语言深度学习
学会一门外语你需要掌握的7个关键行为

学会一门外语你需要掌握的7个关键行为

作者: 3ff37ce0f78f | 来源:发表于2018-12-28 22:27 被阅读134次

    《6个月学会任何一门外语》这本书在给出学习语言的“5项核心原则”之后,又详细叙述了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的“7个关键行为”。

    核心原则能够引导我们少走弯路,而在这条路上能够走多快,取决于我们的行为方式。这也是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

    学会一门外语你需要掌握的7个关键行为

    行为一:多听——快速长好“外语DNA”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我去一家重庆面馆吃饭,点餐之后就坐在旁边的桌子边等候。这时我听到旁边的老板娘在跟他儿子说话,除了“吃饭”这两个字,其他我几乎都没怎么听懂。这个时候,重庆话对于我来说其实就像一门外语。

    这种现象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 “听觉过滤”的概念,当听到不熟悉的语言,大脑会自动把声音过滤掉。我们得熟悉外语的声音规律,才有机会听得懂。  

    书中提到了一个方法,叫做“泡脑子”:就是把我们的大脑长时间地“泡”在外语的声音里,让外语得声音、语感渗透到大脑里。

    学会一门外语你需要掌握的7个关键行为

    其实这个方法的原理就是模拟小孩学习母语的过程。   

    我尽力回想自己人生最早的记忆:那是一个没有声音,只有画面的世界。声音真正进入记忆里可能在幼儿园或者小学以后。难道我们一生下来就是聋子吗?

    当然不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慢慢能够理解了: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会说话,我们的母语,也是一门“外语”。我们从刚生下来到开始说话这段时间,正是大脑建立外语过滤的过程。

    因此,“泡脑子”的关键不在于听懂,而在于听清楚。

    内容方面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目前需要的和熟悉的。书里推荐的是一些日常英语场景、电台对话、电影、音像书等。

    听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声音的节奏和韵律上: 哪儿说得快,哪儿说得慢,哪儿要大声,哪儿有停顿等等。

    另外书里还提到了通过“泡脑子”可以帮助我们顺利通过的外语听力的6个阶段

    1). 听得模糊

    2). 开始听得清楚

    3). 准确预测

    4). 直接听懂外语的意思

    5). 跟着唱

    6). 开口说话

    我对照了一下,自己处于“勉强能够听懂”的阶段,前提是没有生词。

    第4个阶段中作者提到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虽然能够直接感觉到外语的意思,很可能你不能迅速翻译成中文

    这种感觉在我“看”文章的时候,尤为明显。 

    比如当我读到“Her enigmatic smile and penetrating gaze reach out through the ages as if she were alive today.”这句话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脑海里会出现一幅画面。

    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她翻译成汉语就是:她神秘的微笑和直击人心的凝视打破了时代的束缚,仿佛此刻她还活着一般。

    如果按照汉英对应翻译的话就是:她的神秘的笑容和敏锐的凝视从时代中伸出来,好像她今天是活着的。    

    虽然也能表达意思,但是那种“只可意会”的感觉没有了。

    不由得感慨自己还是“听”得太少,过去在“读写”上下得功夫更多。但这也让我相信,按照正确的方法,我的听力很有希望能够到达跟“读”一样的水平。

    行为二:先认识含义,后明白词

    这其实就是对“可理解输入”原则的运用。

    书中提到了利用肢体语言结合整体环境推测等方法。里面比较吸引我的一个方式就是——“通过已知获取未知”。

    比如,“汉堡包”我们都知道,它其实属于外来语,英文“hamburger”的发音跟中文很像。结合起来我们不难理解意思。书中还例举了“coffee”和“咖啡”,“pizza”和“披萨”,“engine”和“引擎”等。

    除了利用外来语,书中还提到“中外对照法”,就是一个常用的中文词组对应一个外语词组去练习。

    比如中文的“早上好”,英文可以用“good morning”来表示,“照看” 对应 “look after”。

    当我们熟练掌握这些常用模块的含义,在想要表达中文的意思时,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和“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种逐字对应的尴尬处境了。

    这部分龙飞虎先生特别强调:在外语沟通的环境里,你的目标不是随时都能记住所有听到的陌生单词或句子,而是利用一切办法明白对方在与你沟通什么。

    行为三:大胆结合,大量去用

    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利用自己学到的词组,把它们组合、拼凑在一起,创造大量的句子。

    但我认为,这反而是最难的部分。我们“好面子”的程度其实远远超出龙先生的想象。

    “成年人的尊严”不允许我们像刚学说话的婴孩一样磕磕巴巴地表达。

    除了害怕出错没面子,我们还会担心自己这样“瞎拼瞎凑”学不会正规语法。龙先生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学术语法”其实就是从“生活语法”中总结归纳而来。

    我们在语文课上学“如果…. 那么….”这个句型之前,其实已经听大人说过很多类似 “(如果)你再调皮,(那么)就不给你买玩具了!”的句子了。

    书中还归纳了“生活语法”的几种类型:

    1. 用词的顺序。“我喜欢猫”和“猫喜欢我”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2. 小逻辑,相当于一些半固定的框架。比如“如果…那么…”对应英语的“if…then…”

    3. 词粒子。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些带有特殊含义的词缀。

    就像汉语中会在动词后面加一个“了”表示这个动作已经发生,英语通常会在动词后面加一个 “-ed”。

    我听到有人说“She is singing”时,我会知道她 “sing ” 的动作正在进行。

    4. 比喻。比喻是语言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用“半桶水”来形容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完成某件事情,英语中会用“chicken food”来形容微薄的薪水,意思就是钱少的跟“鸡食”差不多。

    行为四:从核心高频内容开始学起

    高频内容,就是指在沟通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外语单词和词组。比如常用生活场景对话,常接触到的日常物品单词,用来描述心情的词语等。

    总而言之,想想自己平时跟人聊天会涉及到什么,外国的朋友们其实也八九不离十。每天也都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之类的。

    我个人的理解是:用什么,学什么。

    行为五:找一个好的语言家长

    简单的翻译一下,就是找一个“像爸爸妈妈一样教我们说话的人”。

    回想一下,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教我们说话的呢? 小朋友指着一个玩具,嘴巴里鼓囊着“嗡、嗡”的声音,妈妈会一边指着熊,一边教他:“小熊,这是小熊”。

    孩子一着急嘴里喷出几个字:“要..嗡…熊…”

    妈妈一边把小熊拿过来,一边安抚宝宝:“宝宝要玩小熊对吗?”

    孩子拿到熊了,开心地嘟囔“玩熊熊..”

    是的,我们要找的就是这样一个,能够理解并帮助我们表达的人。他一定不是在教你,而是帮助你创造可理解输入环境的“家长”,让你在你舒服、自如的状态下学习。

    行为六:掌握发音的绝招           

    龙先生一开始就强调:学外语发音的时候,必须先从声音学起,绝不能从文字学起。

    我们想一想自己学拼音的过程就知道了,老师从来不会说:“好同学们请把你们的舌头放在上齿龈,嘴巴微微张开,然后让气流从腹腔出来,同时弹开舌头~l 对了 再来一次 l….”

    学会一门外语你需要掌握的7个关键行为

    我印象中自己学拼音的过程是老师念一遍,然后我们跟着念一遍,如果声音差别很大,老师才会特别去纠正。

    而很多人学音标的时候都过于注重文字的描述和舌头摆放的位置,而忽略了声音。

    所以作者认为:正确发音的关键在于听声,然后根据你听到的声音调整面部肌肉,让自己的发音接近模特的发音

    简单来说就是:听音模仿。和我们小时候学拼音一样。

    我们除了听老师发音自己模仿,还会去看老师的口型,就像学说话一样。这也是作者提供的第二个方法:看脸说话。就是对照发音模特的口型、位置来练习。这跟看文字描述是完全不一样的。

    行为七: 一个盒子,两条路

    这个部分的中心思想就是:培养外语思维。

    什么是外语思维呢?我的理解是:找到自己说母语的感觉。

    下面这张图片是什么?

    学会一门外语你需要掌握的7个关键行为

    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菠萝”。

    “图片-菠萝” 这是我们的母语思维。

    如果我再问:用英语怎么说?

    “图片”-“菠萝”-“pineapple”

    “图片”-“pineapple”

    下面这个,就是外语思维。我理解的外语思维就是没有“中文转码”的过程

    要达到外语思维需要专门练习。

    龙先生书中提到的一个办法是: 学会故意创造和运用画面 。关键在于把外语的声音和文字直接连接到你的大脑的感觉、听觉和画面等。

    他把我们大脑五官的感受比喻成一个“盒子”,而我们与外界沟通的语言比喻成输出的“路”。锻炼外语思维的目的就在于把“英语”的“路”练得跟中文一样“粗”。

    对于具体的实物,比如说一个东西,它的中文名叫做“杯子”,你看到了它的形状,你能感受到用手拿着它的分量和触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它起另外一个名字:cup。

    学会一门外语你需要掌握的7个关键行为

    龙先生认为:我们用这种具体的方法练习的好处就是,当我们再次看到那个物品,外语名字会自然地飘出来。

    这就跟我们用普通话和方言描述同一个东西一样。

    抽象的概念跟具体实物比起来,稍微复杂一点。但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记忆。

    比如在学习“happy(开心)”这个词,我们可以把这个声音和自己高兴时的内在感受与表情连接在一起。

    在这个部分,作者再次强调了外语中“比喻”的重要性,并把“比喻”比作“语言的灵魂”。

    另外一个锻炼外语思维的途径就是找沟通对象进行外语交流。在此不再赘述。


    书中还提到“胶水词”、“狭窄输入”等等之前从未听说过的概念,在这没办法一一为大家列出。我自己也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感受,可能下一次读,又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这里额外提一句就是这本书是龙飞虎先生自己用汉语写的,他本人也会说汉语。

    我想,一位能用汉语进行演讲的语言学家,他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2018.12.2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一门外语你需要掌握的7个关键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ry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