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买买买购物指南想法
你不得不知道,商家诱导我们花钱的3种价格套路

你不得不知道,商家诱导我们花钱的3种价格套路

作者: bd08b1ac2835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1:57 被阅读14次

这年头,做点生意不懂点心理上的门道,可不太好混。

和卖东西一样,作为消费者,不懂点卖东西的套路,也很容易被诱导花钱。

下面给大家分享3种商家常用的价格套路,看看平时中招的有多少人。

1、对比心理,主动提供对比进行衬托

我们在评判一件事物的时候,都会基于自己的认知进行相对主观的评价。

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评价的观点可能都会存在差异。

但如果有一件类似的事物与需要评价的事物同时吸引了我们注意力,我们很容易用两件事物做对比,并形成评价。

而且评价的角度和结果,也会受两个类比对象出现的前后顺序所影响。

例如,一个5KG重的石头和一个10KG重的石头。

如果,我们先拿起5KG的石头;放下后,再拿起10KG的石头,觉得都很重,10KG的更吃力。

但如果先拿起10KG的石头,放下后,再拿起5KG的石头,会一下子觉得轻松很多。我们会觉得10KG好重,5KG好轻。

还有个大家肯定大都深有体会的生活实例。

如果把左手放冷水,右手放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把两只手同时放温水里(比冷水温度高,但比热水温度低)。

我们会明显觉得之前放冷水里的左手感觉很热,而之前放热水的右手感觉却要凉一些。

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记住了之前的温度,自动将目前感受到的温度和之前的温度作对比,所形成的直观感受。

利用这种心理表现,很多商家将其运用到商品定价中。

例如,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社发布征订广告,给用户三种选择:第一种,只提供电子版,59元;第二种,只提供印刷版,125元;第三种,既提供电子版也提供印刷版,还是只要125元。

大部分用户会选择第三种,觉得非常实惠,很划得来。

这其实并是商家的目的,故意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来给客户提供对比的对象。这样,我们会非常轻易接受第三种,觉得挺优惠的。

结果84%的用户都会选择第三种方案。而选择最便宜的电子版的,只有16%的用户。

商家想力推某一款商品,就会拿另一款差不多或少一点功能,价格上却没低多少甚至一样的商品作为衬托和对比。

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经过导购员或者自己一对比,发现性价比高的那一款简直太物超所值了,钱包自然而然就更容易打开了。

商家与销售员能够让同样的价格,在你眼里显得更加昂贵或者更加便宜,这主要取决于之前让你看到什么价格来给你提供对比。

2、比例偏差,引起我们对比例的惊喜

很多情况下,比起数值上的变化,人们往往对于比例或者倍率变化感知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引起关注。

例如,你要买一双拖鞋,在商店A卖100元,同样的款式在商店B只卖60元。

大部分人会宁愿花个10分钟的时间走到商店B去买。

而同样一款名表,商店C卖5800元,商店D卖5760元。

一样花上10分钟的路程,可以省掉40元,但大部分人仍然选择在商店C买,懒得走去商店D。

一个是100:60,另一个是5800:5760。同样的数值,比例越大,往往更容易吸引我们,比例越小,反而更容易被我们忽略。

加钱换购,相信很多消费者都碰到过,这便是比例偏差的应用。

例如,买个1000块的皮鞋,免费送你80块的鞋油,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会觉得送的东西太便宜。

因为我们会潜意识的拿1000与80进行比较,我买了1000,就送个80的东西,一般般啦。

但如果商家换种方式,你只要加1元钱,就可以以1抵扣80获得品质非常好的鞋油。

这时,大部分消费者会非常开心,觉得用1元钱换了80元的东西,非常值得。

我们身边很多习以为常的抵扣券、加钱换购等营销手段都来源于这种心理。

3、价格锚定,让你感觉实惠靠谱

价格锚定其实和对比心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来源于对比心理,属于对比心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因为这种方式太过经典,所以单独提出来做阐述。

所谓的价格锚定,并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与价值是否匹配不太清楚时,会采用两种原则来判断自己是否购买:“避免极端”与“权衡对比”。

避免极端,是指一般不会买最便宜或者最贵的,还是会折中。

权衡对比,就和我们第一部分讲的一样。

例如,商家在货架上摆了两款智能电饭煲,一个卖368,另一个卖688。

结果发现大部分会买便宜的那一款,那么想大力推荐688的那一款,怎么办呢?

再摆一个电饭煲,标价1098放在边上。然后,688的会比以前好卖很多。

我曾经看过一个客户对自己卖出去的汽车智能后视镜流量包进行定价。

一个月的流量包1G,共10元;半年有效期的流量包10G,共60元;一年有效期的流量包36G,共80元。

他想推的套餐其实就是一个月和一年有效期的,至于半年的,仅仅为了体现一年的有多么实惠而已。

换你是消费者,你在买的时候是不是直接会感觉,嗯,一年的好便宜好实惠啊,妥妥的买一年的。

OK,这就是对方的目的,半年10G要60元钱是作为一个“锚定”来突出一年36G只要80元。

在卖出东西的同时,还让消费者感觉非常实惠,花钱花得开心。


​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听说看完点赞的小哥哥小姐姐会走桃花运

如果想持续了解最前沿的新鲜事物

请关注我哦~

包你“走”在时代的前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不得不知道,商家诱导我们花钱的3种价格套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tc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