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太阳家心理拆书帮日天分舵RIA训练营
面试时如何套路与反套路,for求职者-职场

面试时如何套路与反套路,for求职者-职场

作者: 太阳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19:49 被阅读24次

    如果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套路”的世界里,你同意不同意?

    看韩剧,我们会被剧情套路;

    双十一,我们会被商家套路;

    谈个恋爱,有时也被某人套路;

    真可谓,有人的地方就有套路。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最牛X的套路就是反套路,“认知偏差”就是我们在面试时,需要了解的“套路与反套路”之一。

    作为求职者,了解面试过程中,会存在的“认知偏差”,将有利于你拿下心仪的 offer,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第一步。(我是面试官,想看面试官如何“反套路”,请温柔点击

    那,什么是“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

    什么是认知偏误?

    认知偏误是一种受到先入为主或想当然的思想的影响,使内心感觉变迟钝,无法做出理性判断的心理效果。

    ——后浪《解决问题的三大思考工具》P164

    认知偏误也叫认知偏差认知偏见。

    主要是由于人们根据主观感受而非客观事实作为判断依据所致。认知偏差可导致感知失真、判断不精准等等“不理性”的结果。

    在面试的时候,常见的认知偏差有以下几种:

    •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接下来,我们先看看“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要打破这种认知偏差,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举例来说,一名求职者,在坐下回答第一个问题时,阅人无数的面试管就能对考生有个大概的评判:

    讲话声音很小,说明此人信心不足;一大段话揉在一起,说明求职者思路不清,结构化思维能力弱,一味讲自己的好话,而没有真实的案例作为支撑,说明求职者不够脚踏实地...... 求职者如果要在接下来的面试过程中打破面试官对自己的误面评价,需要在接下来的面试过程中有相当精彩的表现。甚至,很多面试过,就止步于第一个问题,后面都没有“出演”的机会。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就如因为月晕而看不清月亮的轮廓一样,造成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举例来说,那家店包店的酸奶面包不好吃,所以红豆面包也应该很难吃。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比如,在朋友之间,我们会根据某位朋友最近一段时期的表现而改变对他的一贯看法。

    认知者在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起较大作用;与陌生人交往时,也就是“面试”这样的场合,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

    求职者,如何“套路面试”?

    大脑通常采用简单程序应对复杂环境,因此出现偏差在所难免

    特别是在面试这样的场合中,我们无法简单、粗暴地直接消除他人的认知偏差。在一场面试过程中,分为两种类型的“认知偏差”:一是错误肯定,一是错误否定。

    •错误肯定:是把噪音当成信号,比如把没病的人识别为有病的;在面试中,就是将“现象”错误理解成了“问题”,或是放大了非关键的“问题”,从而做出了“No”的决定。

    错误否定:把信号当成噪音,比如把有病的人识别为没病的。在面试中,就是忽略了关键“问题”,过早地做出了“yes”的决定。

    作为求职者,对于心宜的公司和岗位,“套路面试”不在于想法设法去消除“认知偏差”,而是把“认知偏差”这种现象当成资源,去有效利用“认知偏差”,实现自己的目标。

    以下是做法:

    有效利用“首因效应”

    一场半小时的面试,关2-3分钟是关键。考生的穿着打扮和身体活动会“自然说话”,如何有效利用“首因效应”,尽可能给考官们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呢?

    总的来讲,尽管考官们对的标准把握可能不一致,但对“第一印象”的要求却基本一致:

    1.得体的“仪容仪表”:

    求职者,在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最好按时休息,做到第二天精神饱满。

    着装大方得体,在不熟悉面试公司的企业文化时,通行的“商务简装”是保险的着装选择。

    步入考场时,眼神温和,面带笑容地和全体面试官打招呼,自动坐到面试者的坐位上。

    2.自信自如地回答好第一个问题

    坐下后,求职者可以用连续2〜3个深长呼吸平稳一下自己的气息,收到面试官发出的第一个问题,不用急着回答,可以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组织好语言,最后,结构化表达出自己的答案。注意声音大小适中,表达流畅,富有感情。

    有效利用“晕轮效应”

    面试官是人而不是机器,在面试的时候,即使再客观,面试经验丰富的面试官也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无法消除以偏概全的认知倾向。

    作为考生,在面试过程中,要巧妙地运用好晕轮效应,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法:

    1.积极回应,展现亮点:

    面试过程中,积极回应问题,结合岗位特点,每一个问题用具体事实案例的方式把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突显出“亮点”,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得到考官的赏识。

    例:某公司招聘“培训师”一名,而“学习能力”是“培训师”的一个重要能力指标,当面试官抛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有哪些引以为傲的个人经历”时,就可以回答:通过一年的时间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或者是6个月的时间成为了“三级拆书家”等内容。

    2.挖掘需求,深入交流:

    面试官个人的爱好、兴趣点,也是产生晕轮效应的触发点。人喜欢与自己相类似的某些行为或思想。在面试的过程中,对于某位面试官多次涉及的问题,可以稍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回应,较“深入”地回答对方的问题。

    有效利用“近因效应”

    在面试环节,在面试快结束时一定要注意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做一个完美的end。例如,一次面试中,一位面试者的全部问答都已经完成,考官们对面试者的表现较满意。这时,主考官随口问了句:“您觉得自己今天表现怎么样?”没想到这位考生一下子情绪失控,带着哭腔回答:“今天的问题和我准备的很不一样,没反映出我的真实水平,我回答得一点都不好。”一句话,让原本建立起来的好印象一扫而光,这样的回答,其结果可想而知。

    小结

    本文所说的“套路”,都是建立在专业能力与真实的基础上。

    面试时,求职者与岗位的匹配度,才是决定求职者录用与否的关键,求职者在与岗位的匹配的前提下,关注面试中的“认知偏差”能够让求职者从一众求职者当中脱颖而出,拿下心仪岗位。

    太阳姐姐送温暖:

    从你迈入公司大门那一刻起,面试就开始了,

    有时候,面试来得还早一些...... (༼•̀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试时如何套路与反套路,for求职者-职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gj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