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近宋词 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

走近宋词 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

作者: hl夜雨潇湘 | 来源:发表于2022-07-08 22:32 被阅读0次

踏莎行·细草愁烟

晏殊(宋)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释:

《踏莎行》:词牌名,以晏殊此首为正体,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喜朝天”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另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变体。

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带缓:宽松。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蕙:香草名。

炷:烧。

解:懂得。

赏析:

上片: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开篇两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细”、“幽”二字从草与花的外形、及周围的环境来描写,反衬出草、花的娇弱,环境的幽静,“愁”、“怯”二字,赋予了花、草人的情感,烟雾轻笼,惹人愁思,露扰幽花,心生怯意,作者移情于景,体现的感情极细腻。倚着栏杆,不由自主想起往事,思而不得,黯然销魂。“总是”体现了作者常倚栏而思。时光沉浸在这样的思虑中慢慢流逝。

    “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作者以淡淡笔墨,勾勒出眼前之景:太阳高挂在天空,照在深深的庭院,院内寂静无人,不时有海燕双双飞来飞去。作者形单影只,立于深深庭院中,而海燕却成双成对。“静无人”与“双飞去”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燕来燕往,不觉又给词人的心中,添了一丝惆怅。

下片: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过片视线由室外过渡到室内,由景及人,罗衣宽松反衬出身体的消瘦,燃烧的蕙柱上香气犹存,“带缓”、“香残”暗含着漫长的时间缓缓地流逝,天长路远愁思远,意境清冷。

    “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垂杨只能引来春风的眷顾,何时能将匆匆的行人挽留呢?美好的时光终将逝去,心中空余怀思。虽然伤感,然富有哲理。作者在此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惹”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垂杨因风而动,随风起舞的袅娜身影,词人以问句结尾,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与共鸣。

      作者伤春抒怀, 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情,语言清丽,意境含蓄凄婉。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 走近宋词 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

    踏莎行·细草愁烟 晏殊(宋)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

  • 词牌介绍『踏莎行』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

  • 词牌介绍『踏莎行』

    踏莎行,词牌名,又名“踏雪行”“踏云行”“柳长春”“惜余春”“转调踏莎行”等。以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为正体,双...

  • 踏莎行·寻访梧龙村

    踏莎行·寻访梧龙村(依钦谱:晏殊的《踏莎行·细草愁烟》 寻访梧龙,早春恰好。生机勃勃初阳照。桃红柳绿正夭夭,村庄古...

  • 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赏析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

  • 徽州古村《踏莎行》

    词牌简介 踏莎行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晏殊例词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消魂处。 仄仄平平...

  • 踏莎行

    踏莎行(晏殊体) 晓韵 2021.5.22 水稻英雄,隆平谢位。云烟细草流清泪。震天动地示今人,何曾忘却培丰穗。 ...

  • 走近宋词 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宋)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

  • 走近宋词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

    踏莎行·碧海无波 晏殊(宋)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

  • 《踏莎行》——好词原是天赐予

    那一刻,我好像才懂得了宋词 晏殊在给赵祯讲学时说好词原是天赐予,在看完晏殊吟诵《踏莎行》后,我彻底明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宋词 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uy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