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隐: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
出处:
“三隐”属于道家哲学思想,据传说最早出自汉武帝时期,东方朔之口,其自拟为大隐隐于市的隐士。最早关于此的文献记载,则出自于晋代王康琚之《反招隐诗》: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内涵:
隐士的三种精神境界:
一、看破人生的人才往往想过隐居的生活。与世无争,所以有人解甲归田。这是小隐。
二、隐居在喧闹的市井中,视他人与嘈杂于不闻不见,从而求得心境的宁静,这是中隐。
三、在朝为官,面对尘世的污浊、倾轧,勾心斗角却能保持清净幽远的心境,不与世争,不与世浊,悠然自得的生活,这才是归隐的最高境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谓之“大隐”。朝,指朝廷,这里引申为做官。
思考:
隐士思想是道家思想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提倡的“无为”、“出世”正与隐士思想的核心所契合,甚至有学者认为道家文化正是源于远古的隐士思想。
“三隐”是对道家隐士思想的一种延伸,也是一种人生观的体现。
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隐逸生活是在都市繁华之中,在心灵净土独善其身,找到一份宁静。
用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无法改变这个嘈杂喧嚣的时代,但我们可以修炼自己内心,不为外物所动摇,于繁华喧嚣的闹市中寻一份宁静,得一份洒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