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的我:
你好!
最近你读的闲书似乎有点儿少。
我是站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跨度来看的:这两年,你一直走思考如何高效地学习,读成长、管理类书籍。尽管2015年底,我们给自己定的年度计划是“通读中国哲学”,包括《论语》、《孟子》、《庄子》、《六祖坛经》在内的著作,都要浏览一遍;但从统计来看,2016年-2017年,我们读的最多的,还是畅销书。
嗯,包括秋叶大叔、萧秋水教主、古典老师、成甲甚至《如何阅读一本书》、《定位》,都是畅销书,因为,它们都太“有用”了。
灾难片《后天》有个剧情是这样的:当环境污染加剧、导致冰河期提前来临,整个地球都被冰川覆盖了。一群年轻人在纽约图书馆烧书取暖,最先被烧掉的就是法律、会计之类的书——因为,社会文明早已不存在了,人们的当务之急是“活下去”。
然而,有个学者抱着一本《圣经》,死活不让烧。他说:“留着它,文明还有希望。”
为什么我希望你少读一点畅销书?
因为,畅销书都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环境来写的。初入职场,你可以看秋叶大叔的书;职场提升,你可以看古典、成甲的书;当上管理层,你可以读彼得·德鲁克和大前研一的书……它们会教你怎么思考、怎么更好地解决问题。
但是,当你想获得一种洞察力、想要看透某些东西,那么,你需要去读一点哲学。
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心理学,而是地地道道的哲学,以及经典的文学作品。
哲学给你洞察力,文学给你修养和内涵;再在这个基础上,对你的生活进行反思,你就能提炼出一种“智慧”——帮你看透某些东西的智慧。
现在,你只顾着去看一些畅销书,了解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环境又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庄子说:知识没有尽头,生命却有尽头。
刚刚学到的东西,很快就过时了。你确定、你要一直追下去吗?
孙子兵法说:味道不过“酸甜苦辣咸”,却能做出各种美味;音符不过几种,却能演奏出千变万化的乐谱......
关键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希望你能仔细参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