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视频,高校下课,同学们走在路上,我第一眼看上去真的没发现什么特别,只是觉得每个人的脚下都踩着一个平衡车,还是五颜六色那种。
再看配文却是,“航拍倒影如同真人活灵活现”。原来如此,我看到的实际是同学们的影子,疑似的五彩平衡车才是真正的同学们。网友的评论更精彩,“看起来每个人都脚踏一朵祥云”。
记起一张很唯美的沙漠驼队的照片,也是这样的构图,黄沙漫漫,一队骆驼在沙漠中前行,就像一幅剪纸画被扔在了沙漠里。
不过这种拍摄手法也是要有先决条件的,一架无人机是低配,一架直升机才更能呈现想要的艺术效果。
影子经常会被忘记的存在,因为你不用在意它,它会一直跟随着你,亦步亦趋的跟着。只有在光照到且又角度合适的情况下,你才会看见它在你的身前身后出现。
有时过多的光源,会让你看到一堆的影子,它们重叠着,重复着,在你轻动手指的时候,就看见它们在凌乱又从容的舞动着。一时之间竟不知道影子是如何对应着你的。最极端的例子可能就是无影灯了,灯盘上排成圆形的灯,足够明亮,足够多的角度,于是几乎看不到影子的存在了。
喜欢走在路灯下看自己的影子,看着它伸长缩短、消失不见然后再出现,那种感觉很是有趣。如果这时,后面一辆汽车开过,你就会看到路边树干上人影快速的出现移动最后消失。
记得有一次早晨晨练的时候,看到东升的太阳把一棵树的影子打到了旁边的一栋楼上,而另一棵树就在这栋楼的旁边,于是我把他们一起拍下来。照片里一棵树和另一棵树的影子并排伫立在那里。我给它起名两棵树。实际上他们真的离得有点远,但此时他们终于相遇了,而且可以离的那么近。
最被传诵的影子,应该是李青莲的《月下独酌》里的那个了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里的影子随着太白在月下独饮徘徊,怎不羡煞旁人。
最让人瞠目的影子,应该是张艺谋的电影里的那个吧?主角子虞被影子境州所杀并取而代之。邓超在里面一人分饰两角,倒也真的合适。这里境州只是一个子虞的替身,俗称影子。
其实影子也有自己的高光时刻,有一个叫影子舞的节目形式,是艺术家透过光影,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现场效果宛如黑白电影。记忆里传播最广的应该是2014年春晚上,匈牙利舞团的《符号中国》。精美呈现的背后,创意以及日积月累的训练和配合肯定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上网查了一下概念,感觉可以作为结尾了。影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它是一种光学现象。影子形成需要光和不透明物体两个必要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