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5天,开原7天,年过完了,回来继续工作,积攒着的灵感和笔意可以喷薄而出了。
春运加疫情,出行多了很多变数。因为忽略了手机短信,到车站才发现之前预定的车次被取消了,幸亏提前很多去到了车站。不过那一时,也是出现了很多念头。是不是回不了家过年了呢?要不要就在杭州和Junko一起呢?还是和Junko一起去她家呢?还是买不到高铁就坐一趟绿皮火车呢?最后还是选择了绿皮火车。时隔10多年,又一次坐了一次从杭州出发的绿皮火车。
过年在家的时候,又看了一次“人在囧途”,看到下面的评论说,因为这些年国家投入很多在基础建设,公路,铁路,航线都变得很可靠方便,很难再出现电影里面的情况。
第一次从杭州过年回家的时候,高铁还是新事物,学生的补贴票还只能买绿皮火车,全程要33个小时还是硬座。那次买的还是那种凌晨的票,地铁,公交都没有,也没有dd打车那么方便的服务,就提前一天晚上到了车站等,带了一兜子的书,有自己看的有要送朋友的。还是在室外,即使对于北方的我来说杭州的冬天也是有点难熬的,幸好到了半夜还有车站的警察给我们发热姜糖水。那个年代,手机还只是手机,mp3也没有更别说是游戏机,我不知道是在看什么书,可能是合订本的科学杂志也可能是刚买的“果壳里的宇宙”,就在路灯下。到了3,4点到时候,车站就热闹起来,不是因为旅客,而是多了很多卖小吃早点的到小贩,小笼包,面条馄炖什么的玲琅满目,一辆辆小车,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下子就占满了小广场。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不过那时自己不但囊中羞涩人也羞涩,没有吃上一吃,所以到现在也是记忆犹新。还有些魔幻,那个凌晨的杭州车站我再也没见过。后来几次到杭州车站,不过总觉得和我那晚记忆中车站的样子有很大差别,那些卖早点的小车真的存在吗?都去了哪了呢?
那时候年纪小身体好,坐33个小时没什么,不过还是有一次把我坐伤了,心想着再也不坐超过10个小时的火车了。这次本来还想挑战一下硬座,不过还是投降换成了硬卧。很庆幸自己的明智选择,硬卧车厢人少,可以充电,还可以躺着,时间也就不那么难熬,躺在铺上伴着铁轨声看小说也是有一些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