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
书中改个名字,改变一切这个细节,用调查数据来进行论证,文中是以西方视角英文字母方面统计的,咋看起来不太适合国内情况。其实在咱们国内也是有类似存在的,比如说大家交朋友从你贵姓开始,如果同姓,拉近乎时会说,同姓间五百年前是一家,一下子就拉近了关系;或者与朋友讨论历史上的精英人物时,往往更喜欢自己姓氏的伟人;有的家族有族谱记录,而到了邻里同姓间也是会亲近很多的。艺人有的改名后会火,有的不改名也会火;有的起大俗好生养,有的起大雅有书香,有的走偏锋搞个性。。。
给予别人,就像你希望别人给予你那样。
这个理论相信大多人都有想过。就如乘车让座一样,不仅仅是美德,其实大家让座的目的就是希望将来自己坐车有需要时也会被人让座位。同事朋友间的帮助,也是基于此才能长久,有句词叫:你把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看,朋友才会把你的事当事看。
如何获得帮助
答案是……尽管开口!这个呢,我是赞同的。就像外出问路,张口问一问省很多事,当然现在在城市直接导航就行了。同事间寻求帮助,只有开口问了才知道别人是否告诉你,是否能解决你的困惑,你不说是没人知道你需要帮助的。说点题外的,同事间在开口求助难题之前还要做好有偷师的准备,想想这件事以后自己遇到时能否处理,能否触类旁通。如果只是想通过别人帮助而省事,下次遇到再求人,那你最终失去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记录错误的价值”,迅速解决问题
想起上学期间,老师让整理错题本,当时觉得非常认同老师的话:水平相当的人,更重要的是减少错误,谁出错更少,而不是事后说,这个我会做就是粗心。当时也只局限于此,没有想到查理·芒格能用的更广,把时间花在了辨认并避免他人做出的、导致商业失败的愚蠢决策上。而在生活上、工作上很实用。与其争论问题是谁的责任,不如先着手解决问题,事后避免此类事件重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读到这本书时,想起之前读过的一本书。有一句心得,我认为也属于细节,尤其是中国传统流传下来的细节。再次复述一下:在企业中用他人做“镜子”来检视自己的行为,坚守“己(众)所不欲,勿施于人”理念。已所不欲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而众所不欲即可从个人角度看,也可以从团队管理者角度看。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个细节讲述,我想需要个人经历类似场景时才可验证这个细则是否适用于你。
最后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做结束。
比方说,在影响他人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能用上多少,就用上多少,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呢?回答是确定的:不可以。你在修理家里的某个东西时,绝对不会把工具箱里的工具全都逐个用一遍吧。
2018年1月3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