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生病了,正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孩子麻醉前,医生走了进来,对孩子的父母说:“我对于手术真的没有受过多少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
大家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还会不会把孩子教给这个医生去动手术?如果把动手术的孩子,换做我们父母自己,那我们会有什么感觉?相信我们马上逃命离开了。
同样我们作为父母,能不能只通过我们仅有的爱和常识,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当然这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去学习,育儿先育己。
家庭教育&活教育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知道,养花、养鸟、养鱼、养牛、养猪、养羊等,都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得好。可是很多人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
陈鹤琴先生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要有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以及世界的眼光。
若从小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虽生来怕狗猫,到大来也敢骑牛马的;虽生来不甚强壮,到大来也会健康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来不怕动物,大来会怕的,本来身体强健的,大来会瘦弱的。
至于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一、小孩子好游戏的
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第一,做父母的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母的应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着优美的影响。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二、小孩子好模仿的
小孩子好模仿的,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
三、小孩子好奇的
小孩子生来好动的,生来好模仿的,也是生来好奇的。这种好奇的动作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这句话是很对的。若小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倘使他看见了冰,不好奇,不去玩弄,那他恐不会知道冰是冷的。倘使他听见了外面路上的汽车声,不跑出去看看,那他恐不会晓得汽车是什么东西。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着知识一个最紧要的门径。
四、小孩子喜欢成功的
小孩子很喜欢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欢其成功的,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许。这种心理是很好的,我们做父母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做各种事情。不过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了,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难,小孩子能够胜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因此自信力与成功就互相为用的了。
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也应特别注意的。
五、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
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得,也应在自然界获得,什么“动物学”,什么“植物学”,什么“地理”,什么“常识”,大概可以从自然界中学得的。我们在书本中看死的标本,死的山水,不如到野外去看活的动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小孩子不论年纪大的小的,不论男的女的,大都喜欢野外生活,我们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虽不能十分注意到此,多少总须领小孩子到野外去玩玩才好。
六、小孩子喜欢合群的
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二岁时就要一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做父母的正可以利用这种好群的心理教育小孩子。第一,我们要使他得着良好的小朋友;第二,我们应给他驯良的动物如猫、狍、兔子等作他的伴侣;第三,我们再给他小娃娃之类以聊解他的寂寞。
七、小孩子喜欢称赞的
二三岁的小孩子就喜欢“听好话”的,喜欢旁人称赞他的。这种赞许心,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时应当利用的,然而不可用得太滥,一滥就失掉它的效用,反不若不用为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