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许多时候,老师家长基于耐心和信任,放手孩子去摸索,等待就是最有力的支撑。
父母是很容易因为孩子焦虑的群体,因为,我们内心通常有一些模板。
放手,是尊重孩子也是尊重自己,是基于边界的各自担责,也是孩子主体性得以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
PART 01、迈过一道坎
两周时间很快过去。
在家上学最初只申请了两周,做这样的时间考量,是因为吴育清的第二期数学课原计划4月26日结束;同时,26日距离八号已过去近20天,从疫情角度讲也基本安全了。
不料,吴育清决定延长一周讲三次函数,将这期课程的结束日推迟到5月4号。
女儿不想放弃这次学习机会,甚至产生了一直在家上学的念头。
至于我,女儿做什么样的决定都会支持,但仍然希望她能够有更全面的考量。只是,当下这个课的确不能放弃,课程讲什么是一回事,在我眼中,最重要的是TA给到女儿的精神支撑。
很长一段时间,姝儿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有学习意愿,但内驱力不够,更多是理智上知道必须学,心底有厌倦,也有对高难度练习、比如数学B卷习题的畏惧,容易懈怠,不太能体会到心流、成就感等积极心理状态。
尽管学校课业自进入初中就在持续进步,成绩也从入学的倒数慢慢走到班级前十名。但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还是会表现出专注力不够、容易开小差、情绪波动较大的状况,某些行为问题常有反复,开朗活泼的背后是时不时的茫然无助。
这些问题在春节刚过、跟随吴育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初步缓解。
第一期三十天课程,姝儿积极性高涨,仿佛一下子回到去年夏天,图灵夏令营刚结束的时候,她学得废寝忘食,似乎更有能力同自身的懈怠做斗争,更能坚持也更有力量面对挑战。学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无数次想题想来累极了就和衣倒在沙发上。
但无论再累,学校课业没耽搁。不管几点睡觉,第二天仍会爬起来上课,时常一边走到客厅开电脑一边往脸上浇凉水。网课第一节是语文,语文老师是姝儿最喜欢的老师之一,或者也是不想让老师失望吧!
校内外的学业在这一时间段呈现出相辅相成的迹象,自吴育清这边学到的内容对学校课业形成支撑,她多次同我说:“这个/那个学校学过,但晚上这个课给到我另外一种思路,两种思路对照着思考,我觉得清晰多了!”
的确,女儿的思路似乎正在打通,从前那些令她畏惧的练习慢慢能做得更多一些,自老师那里得到的表扬和鼓励又回过来加持她继续学习。晚间课程找到学伴,有一位同学经常找她问问题、同她探讨,同样对她形成了学业上的促进和心理上的支撑。
吴育清的第一期课程对女儿来说,是一个攻坚期。幸运的是,来自各方的支撑形成合力,帮助她迈过了一道艰难的坎——一点点去克服那些困扰她已久的问题:畏难、恐惧、倦怠、不自信……对数学的畏惧缠绕她好多年,终于看到了解放的希望!
后来,同吴育清的聊天证实了我的推测。吴老师以为第一个月的学习效果没有后面高,姝儿不像在后来课程中表现得那么活跃。但其实,是老师的耐心和等待给到这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摸索期和突破期。
第二期课程,女儿又有进步(虽然也有困扰,已是不同问题,我会在后面的故事中讲述)她不愿放弃,我更不想她放弃。我希望这种积极与坚韧得到巩固,让这能触动她的数学课可以持续得更久一点。
两年、三年、或是更久?等待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面对突出其来的曙光,我有些不敢相信,竟开始担心这道曙光会不会转瞬即逝?!
所以,当女儿说想再请一周假,我当即支持,并建议这一次由她直接向学校递交申请,我不再插手。只分享了一条建议,附上自己这两周的学习成果,比如考试分数,以增大获准的可能。
4月25日、周六,女儿再次递交申请获得通过,学校能够有这样的开放和包容,难得、感激!
PART 02、第三周的变化
涉及五一假期调休,这一周的工作日始于星期天、4月26日,但我们仍按自然星期计数和总结,只是跟随学校步调调整了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
这一周,姝儿的《时间安排表》有了较大变化:起床时间延后半小时到7:30,课程时间从2小时一节减到1.5小时一节,增加课间休息和一小时的午休.
我长舒一口气,终于正常点了!
事实上,从一开始我就有这样的建议,女儿却又叫又闹,吵吵嚷嚷地说,一节课的深度学习就是要两个小时,减少时间达不到效果;早上必须这么早起床,要和学校时同步……但晚上基本上都要到十二点半之后才能休息,睡眠不足是显然的。
我很担心,却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基于自主和边界原则,时时提醒自己闭上忍不住唠叨的嘴。
只不过,我坚持严格执行我们之间的契约,关键是扣款条例,女儿连续两周交罚金,特别上周,仅一个无法按时起床就上缴了整整60块!
尽管苦笑着说充值了活动基金,干妈回国有钱一起吃饭了,仍然心疼无比!
用一个我不常用的账号作罚金专用收款账号如此辛苦居然还要被扣钱!而且是因为勤奋刻苦学到深夜造成的晚起!
尽自心疼加委屈,但签了契约,委屈也得执行,慢慢就有了修改工作计划表的念头。同时也是体会到了长期疲劳工作的不可持续性,终于同意改课表、压缩学习时间。
其实,新课表我仍有不满意的地方——应该有周末,一周至少要休息半天,人是需要休息的!
PART 03、4月27日,第一次休息
我没有唠叨,一切都只能等待自愿,我开始从外部寻找契机。
比如今天(4月27日)下午,好友如风召集聚会,在望江楼喝茶,参与者是一些有趣有料的人,比如安猪、江树、傅斯鸿……他们是女儿的大朋友,她喜欢听这群人聊天、和他们玩耍。
女儿一直对如风的召集令缺乏免疫力,更何况,我们已经太久没和他们聚会了,这是自春节疫情爆发以来的第一次社交活动,上一次出门玩,还是1月20号的事。
女儿在莫名欢喜中放下了下午的课程,给到自己半天休息。只是随身带上两台iPad用于移动上课——吴育清的课不可耽搁、不愿耽搁,又把今天下午和明天下午的课程做了合并。
喝完茶找地方吃晚餐,边走边听课,时不时停下来写上几笔。
一直到八点,课程结束才安静下来吃饭、聊天。
午餐之前,在我的提议下,我们修改了契约。基于对等原则,也是对我自己进行约束。
女儿的午休时间不够,部分原因是我经常无法按时提供午餐。当然,我有足够的理由:在工作、事情还差一点点、家里不缺吃的饿不着⋯⋯
只是,如果女儿因为勤奋学习,晚上睡太晚、早上无法按时起床要交罚款,我不能更合理地安排时间,影响她吃饭和休息却能免责,就是不公平的。
修改契约,即是基于公平和对等原则,也是帮助我改进。
为保障公平,我俩都在新增条款处签了字。
PART 04、思考
自网络开学以来,女儿一直处于严重睡眠不足的状态。
在家上学的第二个星期,好几次困得不行,无力思考,自己定好闹钟,去到小床睡上一会儿,让精力得以恢复。还好是在家上学,时间可以灵活机动。
心疼吗?当然!
着急吗?肯定!
如果一开始我就强制要求她减少上课时间以保障健康,能不能做到?
应该可以!
但争执必然带来冲突。
没有经过切身体验、没有对比,修正是源于外部压力的勉强而为,行为缺乏内驱力,会大大降低计划被有效执行的概率。
仍然要看到和承认:人,更倾向于经由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进而触动改变。
放手,是尊重孩子也是尊重自己,是基于边界的各自担责,也是孩子主体性得以成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只要同时让他/她自行承担选择的结果,无论好坏,就能经由挫折、失败、思考得到经验,产生改变的动力。
对成年人来说,放手孩子难在控制自己的担心和焦虑。父母是很容易为孩子焦虑的群体,因为,我们内心通常有一些模板:
正常的作息是怎样的?
孩子应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
应该取得怎样的成绩?
……
事实上,这种理想化模板,成年人自己也大概率做不到,但TA会驻扎于心,我们用以要求和衡量孩子,同时增加孩子和自己的心理负担。
这就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所说的——应该的暴政。
TA困住了我们、也捆住了孩子。
打开困局的钥匙依然在我们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