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举考试中,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脱颖而出,却因为主考官欧阳修

科举考试中,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脱颖而出,却因为主考官欧阳修

作者: 冰山艾利 | 来源:发表于2023-06-07 07:30 被阅读0次

北宋嘉佑二年(1057年),二十岁的苏轼和弟弟苏辙,跟随父亲苏洵从四川来到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多年的寒窗苦读和父亲的教导,终于要开花结果了。望着他们走进考场的背影,父亲也感慨万千,满心期许。

欧阳修此时已然是文坛领袖,并且是此次科举的主考官。当时的北宋文坛,盛行一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风。欧阳修对这种文风痛恨至极,正致力于诗文革新运动,大力倡导简约质朴、感情真挚的文风。

评卷工作开始了,令欧阳修疲惫不堪的不是工作量的繁重,而是面对那些毫无新意的文章时深深的失落感。直到他看到一篇名为《刑赏忠厚论》的文章,顿时眼前一亮。这篇文章言辞犀利,构思新颖,见解独到又深刻,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欧阳修十分惊喜,慢下来仔细品读了几遍这篇文章,他觉得这篇当属第一名。但是,因为这篇文章的文风跟他有些相似,欧阳修担心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中考官如果将第一名判给自己的学生,定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嫌,他只能将此文的作者判为第二名。

欧阳修在给老友梅圣俞的信中说道:“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从此,中国成语词典中便有了“出人头地”这一成语。

相差30岁的忘年交,长达15年的师生情,最终在岁月的车轮下,落下帷幕。

苏轼再次来到平山堂,欧阳修在墙上留下的笔墨依旧清晰,如龙飞蛇舞般气势雄浑。然而此时,欧阳修已仙逝多年。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感叹前半生就这样在弹指间过去了,上次跟恩师一起畅饮仿佛就在昨日。白居易曾说:“百年随手过 ,万事转头空。”苏轼却觉得,固然人生百年转头一切成空,但是活着的人,也不过是在一场梦中,终究会成空。

时光无声,却承载了我们的悲欢离合。人生如梦,也可以绽放出五彩的斑斓。

相关文章

  • 出人头地

    嘉佑二年正月,苏轼参加由欧阳修担任主考的礼部考试,考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苦心经营,三易其稿。将自己以仁治...

  • 北宋最高分高考作文

    《刑赏忠厚之至论》 作者:苏轼 《刑赏忠厚之至论》。其实它的好处只在写作技巧,至于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原文:尧...

  • 才情与锐气兼具的苏轼

    苏轼的才华,千古能及者屈指可数,他21岁就高中榜眼,而他本应该是状元。苏轼的应试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

  • 朗诵稿件

    刑赏忠厚之至论 文/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

  • 苏轼

    对于苏轼,他是一个善于读书之人。在嘉祐元年,他首次进京考试,所写之文被考官欧阳修、梅尧臣看中,但却因欧阳修...

  •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有这4个共性!

    01. 1057年的那年科举考试,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20岁的苏轼又是这第一榜中的第一。 主考官欧阳修说:“...

  • 写作文,你决定皮不过苏东坡

    苏轼进京考公务员那年,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当时的阅卷人梅圣俞看了苏轼的文章,觉得牛逼极了,但其中苏轼用...

  • 晏殊:富贵闲人,太平宰相

    宋代文坛有三位大咖,分别是晏殊、欧阳修和苏轼。 从传承关系来说,晏殊是欧阳修的主考官,欧阳修是苏轼的主考官,三人是...

  • 历史纪录片《苏东坡》

    苏轼20岁中进士,主考官是欧阳修,欧改革了科举考试制度,让考生自由表达心中所想,因为看到这么好的文章,以为是自己的...

  • 2018-12-03

    读《刑赏忠厚之至论》,此文实在符合我的世界观,以忠厚治天下,天下和乐。然后,人性往往得寸进尺,欺软怕硬,善于钻空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举考试中,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论》脱颖而出,却因为主考官欧阳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og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