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
阅读知遥——《罗马人的故事II》

阅读知遥——《罗马人的故事II》

作者: 燕居如斋zzzw | 来源:发表于2016-04-21 23:30 被阅读50次

    被战争灌满的一册,

    很难表述一种结论性的概论。因为历史是立体并且妙趣横生的。

    我想不如摘一些若有所思的片段,再撒上一些星星点点的感受。

    ——“汉尼拔无疑从亚历山大身上学到了很多,但他们是两个人。……只能说是亚历山大和汉尼拔个人性格的不同。荷马的英雄中,亚历山大最喜欢的是既高贵又勇敢、却对谋略一窍不通的阿喀琉斯。我们不清楚汉尼拔的偏爱,也许他说过喜欢用奸计攻陷了特洛伊的奥德修斯。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一个战略战术是否能够成功。即使是经过缜密涉及的战略战术,如果执行者的性格不适合该战术,也很难在战斗中取得成功。因为,人只会把适合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公元前4世纪的阿喀琉斯从来没有想过要进行夜袭,但是,汉尼拔是公元前3世纪的“奥德修斯”。 ”

    ——“西庇阿没有把马西尼萨单纯地看做只是率领200多名骑兵的外国人。此后,西庇阿的战略战术都在西庇阿和马西尼萨,加上迄今为止一直与西庇阿并肩作战的雷利乌斯这三个三十几岁的男人共同战斗中得以实现。这是西庇阿与汉尼拔之间最大的不同,汉尼拔一辈子都没弄明白什么是朋友。”

    ——在共和政体下罗马军队的构成上。当时,罗马军队的主力是重装步兵,由承担市民义务的、属于中上层阶级的市民构成。重装步兵体现了共和政体下罗马的灵魂。蔑视重装步兵就是蔑视罗马的共和政体精神。……如果只看到骑兵的重要,而把重装步兵改编为骑兵,那么罗马人就不是罗马人了。”

    ——“……曾经有过辉煌业绩让年长者表现出来的固执与此不同。他们之所以变得固执,是因为曾经的辉煌业绩让他们跻身于成功者行列。他们变得固执,不是因为年龄,正是因为成功。因为成功,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当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革的时候,这种自信妨碍了他们选择其他的道路。因此,要从根本上改革一件事情,只能依靠那些才能出众、且不受曾经的成功羁绊的人。改革往往由年轻的一代来完成,就是因为他们年纪轻,不会受到已有的成功的羁绊。”

    ——一个尝试写历史(故事)的人,知道在整理汇总史料的阶段,已经需要求助于想象力。同时他也知道过于依赖想象力,会自掘坟墓。只要不是写虚构的东西,历史真相也好,脱离历史也好,都不是明确下结论即可的命题。我认为,书写历史就是与历史的交锋,甚至可以说是赌上自己所有智慧和一切展开的决战。当然,这样的说法也许不太完全。但是故意歪曲历史,相应的,会很难。因为选择用自己的表现去写的人知道,人的性格更多体现在他或她写或说的语言(普鲁塔克)中,而不是容貌。”

    以上一些小片段,似乎耳熟能详,甚至可能其中一些,首先在我们脑中分泌出的“道理”已经烂了,究其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人是成长的;二是历史总是陈述事实的,而事实总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看历史时的那种按部就班,事实上是,它总是偶然发生的。就像是元老们的固执,我更愿意在看到任何熟悉的“分泌物”时能够忽略它的存在,找寻到一种新的视角和态度来维度这些组合起来的文字。

    在“性格决定一切”的前面,我感受到一层隐藏着的另外的意义,并非每个人都能从于性格,骑兵在坎尼会战中表现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罗马人并未在其后补充骑兵,当然这也是有其客观原因的,当时并没有发明马镫,也就意味着骑兵培养受地域性的限制。而在看到骑兵的重要性后,是否该着手于把步兵改编为骑兵。前者是客观性,而后者则是主观的选择了。罗马人之所以重装步兵名震天下,正是因为他们是罗马人,而汉尼拔之所以能用好骑兵也是因为他是汉尼拔。包括之后西庇阿,各人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与其说是从于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亦或是性格决定一切,更为确切的说法是,从于自己的性格,内向和外向它们不觅褒贬,在历史上千秋伯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知遥——《罗马人的故事II》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ot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