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心理
志玲:家长自己的情绪决定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跟克里斯多福

志玲:家长自己的情绪决定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跟克里斯多福

作者: 志玲觉知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8-10-14 15:42 被阅读13次

今天的直播克老师分享如何读懂孩子的行为的时候,他说到,当我们处于愤怒和焦虑的时候,是没办法清晰的看明白孩子在做什么的,尤其是当我们自己处于愤怒之中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孩子是不好的,我们很容易对孩子的行为起反应。

那如果我们是在一种平和的状态对孩子这个行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孩子是以某一种方式去表现,但是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见孩子的行为,当我们是愤怒的时候,是焦虑的时候,就很容易把孩子所做的事情看作是在捣乱,觉得他做的事情是错的,当我们处于平和,平静的时候,我们对他的那个行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孩子的回应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其实说就是家长自己的情绪在决定对孩子这个行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志玲:家长自己的情绪决定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跟克里斯多福.孟老师学亲子教育)

我以前也是一个经常觉得孩子在不断的挑战自己,哪怕我总是正向积极的装作若无其事,看起来很理性的样子,孩子也还是会继续的挑战我,其实他需要的是与我的连接,需要我出自内心的对他感兴趣,去真正的关注他,而我要不然就是讨好,要不然就是隔离,当时的我感觉,什么招都用完了,完全的陷入了无力与无助中,而且孩子的行为会一次次升级,直到有一天,他直接在我的床上泼油,让我彻底的绝望。

我再也不能把自己学的东西作为升级自己防御的工具,再也不想去粉饰太平,就直接去面对我就是一个彻彻底底失败的妈妈,就是感觉到很挫败,也完全的去表达自己的真实体验。

在这一刻,和孩子有了不可思议的连接,其实孩子所有的行为就是想要和我有所连接,想要触碰到我的心,而不是那个看起来好假的,不敢做真实的自己的样子。

还记得在台湾参加超越信念时,克老师用蓝汪汪的眼睛,对着我说,孩子在给你一个不可思议的机会。还吓唬我说,如果不去连接自己的心,你还有很多年都是处于不眠之夜,说不准孩子觉得在床上倒油不管用,干脆一把火烧了算了。还说我是假装打开心的样子,你的心没有打开,从你那传递过来的是一阵一阵的焦虑。真的很幸运遇见了老克,遇见了歆然,让我重新遇见不一样的自己,也看见那个绽放天赋的小男孩。

当孩子在情绪上以某种方式感觉是低落的时候,孩子的这样的状态就会以特定的形式去影响到家长。

当我们觉得孩子有被家长所认为的不好的行为的时候,其实只是孩子气馁了所做的行为,家长是可以通过感受自己的感觉,去知道孩子体验到的气馁,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当我们的注意力太多的放在孩子在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的觉察太多的时候就是投向外面,没有回到自己,孩子只是像镜子一样的照出了我们的内在。

小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做,没有父母想要他做的事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生气,他就会觉得孩子是做错了,孩子不乖了,这个时候家长就会有些愤怒,会生气,当父母愤怒的状态,他就会觉得这跟孩子之间是一种权利斗争。

孩子最初需要寻求关注的,想要爸爸,妈妈陪自己一起玩,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孩子去给爸爸,妈妈拿拖鞋,要爸爸,妈妈看自己的成果,看自己画的画,看自己取得的成绩,而这个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太忙了,急于要去做饭,急于接电话,急于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匆匆忙忙的就把孩子给打发了,让他跟奶奶去玩,我现在有事,要谈业务,要工作。

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当我们去陪客人的时候,孩子也会觉得自己被冷落了,觉得自己不重要了,就会到父母那里去捣蛋,其实也是为了要获得关注。

通常在这个时候,父母是不会去关注到孩子需要的,所以孩子也就会在这个时候觉得有些气馁,他就在想是不是我要制造问题,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呢?所以就出现了所谓的问题孩子。

不管孩子有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其实它所有行为的后面一切都是在呼唤爱,她想要的是证明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爱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很重要?是不是这个家庭很重要的一个分子?

而在家长的角度里面,孩子只有好或者是坏,如果我们继续对这个行为起反应的话,就会继续把权利斗争维持下去,我们也没有跟孩子有任何的联系,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能够去停下来,知道是自己觉得被挑战了,其实是我的孩子感觉一定是气馁了。

如果能够先面对自己的愤怒,就可以用一种理解和鼓励去应对孩子的气馁。

志玲:家长自己的情绪决定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跟克里斯多福.孟老师学亲子教育)

孩子身上有不少的行为,作为家长的你要先能够看到自己的时候,那孩子的那个行为就容易理解了,理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安慰和鼓励。

如果在权力斗争的阶段,我们能够去理解孩子,这样我们的关系就会和谐很多,关键的是我们要能够在愤怒,生气的时候能够捕捉到,去观察到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当孩子感到气馁的时候,他会有几种行为,而且怎么样可以通过家长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这个行为。

这是适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的孩子,每个孩子的内在,在每个人的内在,对于重要性和归属感是最主要的,最原始的需要,当这个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孩子很快就会变得气馁了。

当孩子在寻求关注的时候没有得到关注,就会知道权力斗争,去到权利斗争的时候,他的那个气馁的感觉更加重了,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做一个成熟的家长,可以先去照顾好自己的愤怒,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让自己更加平和,就不会觉得孩子是故意捣蛋,是来挑战自己的权威。

那如果孩子用权利斗争,还是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注的时候,就会进入到更加的气馁,直接的去报复父母,在报复这个阶段,很多的青春期的孩子会更加的多处于这个阶段。

他们觉得自己的重要性和归属感,永远都没有办法满足,觉得爸爸妈妈是不关心自己的,不在意自己的,他们跟我的沟通唯一的就是要对着我大喊大叫,就是要告诉我有多么的失败,多么的给他们丢人,所以我就放弃好了。

青春期的孩子也很多,容易进入到抑郁的状态,当我们作为家长,如果内在已经完全的无助,完全的无力的时候,就是孩子到了报复的阶段。而有一部分优秀的孩子,哪怕是进了名牌大学,没过多久,因为适应不了学校,被退回来了,有些没有办法继续学业。进入放弃阶段的孩子,真的是会家长完全的无助,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志玲:家长自己的情绪决定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跟克里斯多福.孟老师学亲子教育)

其实哪怕是孩子到了这个阶段,我们还是会去想要改变孩子,还是会希望孩子去做,我们想让他做的事情,我们看不到孩子的行为,其实和自己的内心体验到的关联。

只有我们体验到自己的体验和孩子行为之间的关联,才能够理解孩子心理发生了什么?

很多时候,当我们处于愤怒之中的时候,就对愤怒投降了,被愤怒牵着鼻子走了,我们会错误的理解孩子的行为,也会错误的理解自己。

我们需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是发自内心的鼓励,能够激发孩子做一些充满创造性的事情,最好的最棒的能够呈现出来。

而气馁就会让孩子那种充满创意的充满灵感,像漏气一样的漏掉了。

不管孩子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鼓励都是孩子存在的基石,他们需要感觉自己是重要的,需要感觉自己有所归属,当然,这种鼓励不仅仅只是说口头上的一种赞美,带着一种目的,是像迎接新生命一样的那种的喜悦的心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欣赏,鼓励孩子。其实这也需要家长自己处于一种宁静,平和的状态,带着焦虑和恐惧,看到只能是一个不够好的孩子,完全没有办法欣赏。

我们在做咨询的过程中也碰到很多的家长,孩子年龄比较大一点的时候,他就不跟我们交流,呆在自己的房间,一玩手机就是三、四个小时,到周末可能还有七、八个小时都不放下游戏。

其实是因为她内在真的非常非常的气馁,他在家里找不到任何的连接,而且这个时候家长,她想做的就是要孩子停下游戏去做作业,还是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来做,这样的话,孩子就更加的觉得不被懂,更加的觉得自己被操控。

在读懂孩子的行为,要注意的第二点是家长自己要在情绪上长大,要对我们自己的情绪负责,而不是要让孩子为我们的情绪负责。

记得在我们小时候的时候,父母经常都会发一些无名火,都不知道为什么就被痛打一顿,等到我们自己长大了,也一样的把这样的行为,想都不想就继续下去了。

志玲:家长自己的情绪决定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跟克里斯多福.孟老师学亲子教育)

因为当我们孩子还小的时候,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发怒的地方,却没想到在这个时候就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孩子这个时候虽然不能反抗,但是在他的心里面已经感觉到非常的气馁。

第三个要素就是说,不只是在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们才去关注孩子,让孩子错误的以为,只有自己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才能够得到父母的关注,而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能够敞开的和孩子交流,真的对孩子感兴趣,真的去聆听孩子,我们对孩子的聆听要多于对他说教,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孩子之间很开放的连接,很敞开的沟通,这样的话,当孩子年龄长大的时候,他需要引导的时候,他就会来找父母,当她觉得父母不会否认他,能够理解他的时候才会放心信任的来找父母。

如果父母所有的关注都是关心孩子考了多少分?只关心孩子取得的成绩而没有去关注他存在的时候,我们就没有真正的跟孩子连接,没有去跟孩子的那个存在连接。

其实当我们能够在情绪上跟孩子的沟通比较更加深度的话,是很有意义的,这也是在教会我们自己更加深入的与自己连接。

基于气馁的关系的四个阶段,他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其实孩子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其实孩子那边的行为可以是任何的一种,关键是家长看见孩子那么做的时候,家长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如果我们去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的时候?孩子一定会说我不知道,因为孩子她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家长唯一能做的是去捕捉自己处于隔离的状态,还是真的能够去连接自己的感受,穿越那些云雾,看见真正的所示。孩子透过呈现的问题来教会我们如何做父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志玲:家长自己的情绪决定对孩子行为的理解是怎么样的(跟克里斯多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oz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