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本回诗文刍议
诗(七言古诗):
白马红缨色色新,不来亲者强来亲。
时来烦铁生光辉,运去良金不发明。
西门庆用银子买了官,得意忘形,“后堂饮酒,街上摇摆,荣耀施为”。作者随后插入这样一首诗,很通俗,却很哲理。西门庆固然是个市侩小人,而“趋炎附势”者却更令人厌恶。本回写绝了“帮闲”们种种下三滥的表现,把他们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
作者在第一回开卷时就说过:“到得那有钱时节,果然是颐指气使。趋炎的压脊挨肩,附势的吮痈舐痔。真所谓得势叠肩而来,失势掉臂而去。古今炎冷恶态,莫有甚于此者。”
这四句诗引自古代启蒙教育读本《名贤集》,有个别字修改。该书在南宋以后刊行,作者不详。
诗(五律):
幽情怜独夜,花事复相催。
欲使春心醉,先教玉友来。
浓香犹带腻,红晕漸分腮。
莫醒沉酣恨,朝云逐梦回。
西门庆做了提刑所副千户,官哥满月,李知县赠送书童,太监、众官上门道贺,西门府开宴为欢,一片喜庆景象。可是却夹杂着一些不祥之声。先是琴童偷壶,引起丫环拌嘴。接着是西门庆护着李瓶儿,惹得潘金莲“心上如撺上把火相似”。最后在小优儿弹唱时,刘太监点了“叹浮生有如一梦里”、“陈琳抱妆盒杂记”,薛太监点了“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周守备连连说“唱不的”,令人哭笑不得。
此诗置于回首,应为作者自制,诗中的“玉友”是指美酒。诗看似好像写潘金莲深夜独处、借酒浇愁的情景,实际上是影射李瓶儿今后将面临惊魂摄魄、午夜梦回的局面,是典型的一诗两用的手法。张竹坡的总批说:“次回已伏瓶儿母子俱死之机也。”
附录二:本回歇后语、谚语、俚语
72、借米下得锅,讨米下不得锅。哄了一日是两晌。应伯爵替吴典恩出主意,干脆向西门庆借银一百两,借债容易讨债难,混一天是一天。果然,后来吴典恩再也没有归还这一百两银子。这是谚语与俚语连用。
73、你夹道卖门神──看出来的好画儿。玉箫与书童调情时说的话。其中“夹道”估计应为“央道”,指“恳求着说”;“画”谐音“话”。这是歇后语,意思是你看上了这幅门神图,才说出这些“好话”来。
74、屁股大──吊了心。琴童藏壶,玉箫赖小玉,被小玉这样骂。这是俚语。山东方言“吊”与“掉”同音,而且山东一带原本就有“腚眼儿大——漏心”的俚语,应该是同一意思。
75、走杀金刚坐杀佛。指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琴童藏壶,忙坏了众人,最后却是虚惊一场。潘金莲指此事与李瓶儿有关,认为李瓶儿不该这样稳坐钓鱼台。“杀”在南方方言中与“死”同义,所以估计这是来自南方的俚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