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阿婆的眼泪
邻居阿婆80多岁了,共生养了7个孩子,5个儿子,2个女儿。早年间,生活贫困,从土里刨食,缺吃少穿,把7个孩子养大,付出了无数的艰辛,说起来都是辛酸泪。
现在阿婆老了,不能动弹,孩子们为了赡养阿婆的事情起了争执,打的不可开交。都不愿意多付出一点时间或金钱,斤斤计较。看到孩子们这样,阿婆又留下辛酸泪。
为何7个孩子养不了一个老人,一个母亲却可以养活大7个孩子?悲哉!
该怪子女不孝,还是老人教子无方,抑或是其他的原因。
1.养儿满眼都是希望
养孩子辛苦,经历过的人都有体会,十月怀胎的艰辛、分娩的阵痛、出生后没日没夜的照顾。辛苦不可否认,同时,孩子也带来很多欢乐和甜蜜。当孩子对着你笑、学会站立、迈出人生第一步、开口叫爸爸妈妈,这一切都给父母带来无限的欢乐。疲惫的父母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脸,一切辛苦就都抛在脑后了。
养育孩子还有一个本能的动机,即孩子是自己基因的传递,代表自己生命的延续。这是生物的本能,是进化决定的。还有的父母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理想传递给下一代,通过下一代实现自己未竟的目标。
天朝人民还有一个观念——养儿防老,辛苦养育孩子,是有长远目标的,为了将来老有所依,自己丧失活动能力时,有孩子能照顾自己,安度晚年。
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看到的都是希望、积极的反馈,养育孩子的幸福快乐大于辛苦。所以,一个母亲可以养活7个孩子。
2.养老目睹绝望和死亡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养老的过程中,老人一天天老去,身体机能逐渐丧失,走路不便、眼睛看不清楚、病痛缠身。尽管子女尽心照顾,可是依然无法避免生命逐渐被蚕食,走向终点。
子女花费时间、精力、金钱,换来的还是病痛、折磨、煎熬。感觉无助、绝望,面对的都是消极的反馈,消耗大量心理能量。
多子女的大家庭在养老的过程中还存在责任分配的公平问题,赡养老人的任务无法像称重分东西一样分配的那么均衡。邻居阿婆的儿子大打出手,就是因为其中一个儿子分得的财产少,便要求少照顾,另一个儿子不同意。
其次,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影响赡养质量。阿婆的大女儿就以和阿婆合不来为由不尽赡养义务。
阿婆老了,子女不再需要她,7个子女都无法照顾好阿婆。
3.乌鸦反哺,羊羔跪乳
我们的文化传统不鼓励子女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其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家庭中有代际传承,孩子会学习父母的为人处事。如果自己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将来自己年迈时也不会被儿孙好好赡养。所以,用心照顾自己的父母是在给自己的晚年铺路。我的父亲很孝顺爷爷,从小我就耳濡目染他对爷爷的孝心和行为,无形中我也学会了要孝敬父亲。
赡养父母,尤其是照顾临终前卧病在床的老人,是报恩,也是为最终的分离、告别做准备,可以减轻亲人去世后的悲痛。照顾过程越艰辛、难熬,分离时的痛苦就越小。
有一对兄弟,在父亲生病期间,哥哥请假半年,时刻照顾左右,端屎端尿,尽了儿子该尽的义务。弟弟只是偶尔回老家探望,每次回家看到生病的父亲都难过痛哭。半年后,他们的父亲去世,弟弟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无比悲伤;哥哥经历了半年的分离准备,并且尽了应尽的义务,悲伤程度减轻很多。
父母的寿命越长,意味着自己从父母处继承来的基因越优秀,将来也可以长寿。所以,好好赡养家里的老寿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