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可以用从前博文代替,可是我却不喜欢“冷饭”回锅热。
为了日更,用从前的文章敷衍一下,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
活着太清醒,就比如:从前很崇拜博览群书,熟读四书五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白面儒生”。在我那家庭文化氛围中,好像真有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爸爸农闲时分,从外面出差回来,除了整满桌的卤菜,如盐水鹅,红烧猪爪、香肚等,就是在酱红的四方桌面上一个劲儿的练毛笔字。
妈妈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可是人家爱说故事,也爱听故事,这些也是她师塾先生曾祖父教给她祖母,她那个估计很呆板又很有点封建礼教下的家庭主母持家过日子的“训女家书”等绝招。
所以在这样传统的家庭里,一是学会乖巧做家务,二是习惯仰望读书多的,识字多的“文明人”。
仰望着仰望着,崇拜着崇拜着,随着岁月的推移,终于醒悟,人家学识渊博,满腹经纶是人家的,我怎么仰望崇拜一点好处没有。那时候,我真的是非常爱和读书人靠拢,套近乎,聊天,做朋友 ,人家腻烦,删除拉黑我,我心里好像缺了一角,吃不香睡不好,神经兮兮,非常失落,那时候的悲伤还真是悲伤。望月感怀,观花惆怅,当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啊!尤其是没有经历人生风霜的年轻人,总是臆想一种飘渺之旅的美梦。在人生的驿站中,大家萍水相逢,由于不熟悉,不在同一片生活区域,从小成长背景,生活背景截然两样,于是对陌生遥远的人和事,隔着模糊的距离看都是美得,神秘的,让人浮想联翩的。
慢慢的,孤独时间太久,明白人性真相,懂得爱自己就是不欺骗自己。
懂得微信“删除”功能很有必要,断舍离,因为想轻松,因为想简单,曾经仰望崇拜的“白面儒生”原来也没有那么耀眼的光芒,众生平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离开,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极简生活,极简人际关系,我选择,亦无悔。
心疲累,挥挥手,送走心中的“偶像”,在人生的旅途中,偶然碰面,然而你有你的生活轨道,我有我的行走方向,尊重自己内心感受,相忘江湖,各自奔向自己生活的“小溪小河”中。
高中孩子的学业最重要,我终于不想再找什么知心朋友,如父如兄的成熟老大哥谈什么人生价值和生活琐事。
散了,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