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起来,我跟武侠小说也真可算得上是有缘了。小时候是有书就读,从《三侠五义》读到《薛刚反唐》,再到《水浒传》,自觉侠气渐生,便欲再找些“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书来解渴,于是有一次在校外图书馆借阅,回来便带了本《萍踪侠影》。由此慧眼识英雄,踏上不归路。
阅读新派武侠小说,一开始我偏好于梁羽生的著作。这也许是因为梁氏作品古朴典雅、深明大义的缘故,从而使得刚刚囫囵吞枣地嚼完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我油然而生亲近感。于是一时间,张丹枫、凌未风、金世遗等侠客便成为我魂系梦萦的偶像。
然不多时,我又移情别恋,喜欢上古龙的作品。也难怪,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那般脱略形迹、风流潇洒的形象如何不令我辈倾倒?更何况古龙作品中那精妙绝俗的行文语言,幽默机智的言谈对话,一阅过目,甘之如饴,令人拍手称快。
然而,我自《萍踪侠影》看到《楚留香传奇》,再到《射雕英雄传》,却发现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欲看《射雕》,自是因为当时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隆重播出,一时间风靡大陆。夜间黄金时分,“靖哥哥”“蓉儿”的声音便不绝于耳。剧集播完后,为弥补片段未看之失,我便找来原著一睹为快。通宵达旦,一气读完,不觉有笑傲平生所读书之感。
从此凡金庸作品,或借或买,必欲观之而后快。读罢《射雕》,傻小子郭靖的影子便几日里挥之不去;欣赏《神雕侠侣》,那风流倜傥、偏激孤傲的杨过便跃然纸上;得观《笑傲江湖》,梦中便与那畅情适意、洒脱不羁的令狐冲把酒言欢;待见《天龙八部》,忘不了的自是那英雄盖世、豪气干云的萧峰……孤灯寒窗,展卷神游,如与挚友推心置腹,不亦快哉!
终于读到金庸先生的封刀之作《鹿鼎记》,方觉这是一部中国的“人间喜剧”,洋洋洒洒百万余言,于世俗人情的嘻笑怒骂间,尽成绝妙文章。而韦小宝这样一个不学无术、精灵古怪而又所向无敌的小流氓形象,令人感慨万千,长叹不已。此书读完,似觉世间已无可读之书,不由举目四顾心茫然。
感谢金庸,凭借着五千年中华历史文化的深厚沉淀,以他那支生花妙笔,创造出一个融会古今中外而又独立于世的广阔天地。在他的小说中,民族的、社会的、历史的、现代的、悲悯与幽默、深沉与超迈、厚重与灵巧、古雅与通俗……全然熔于一炉,浑然一体,博大精深,高远深邃,智慧如山,仁义似海,实当代文人难以比肩者也。遥想前辈风范,不胜钦仰。
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寻侠于书,得窥“金学”,亦当生平一大幸事也。自作一诗,聊表心声:
燕赵男儿今安在?慷慨豪迈倾我爱。
宝剑骏马何时有?纵横四海不言败。
——作于1997年,时值高中毕业
附录:
《五读金庸小说》
世人皆闻“平生不识金古梁,读尽诗书也枉然”。如此分量,怎能不一睹为快?
开篇伊始,娓娓道来,从容不迫;继往下看,波澜壮阔,奇峰突起;欲罢不能,通宵达旦,手不释卷。这般引人入胜的情节,怎能不一读?
行文结构,庞大处洋洋洒洒一泻千里,精微处细针密线因果相连;紧张处狂飙突进惊心动魄,疏缓处走马观花尽收眼底。如此回味无穷,怎能不二读?
笔下人物,千姿百态:写恶人是穷凶极恶令人发指,又非千人一面;写好汉是大仁大义英雄本色,又无雷同之迹。为善为恶,一念之差;善恶之分,一言难尽。此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人物栩栩如生,怎能不三读?
刀光剑影血,侠骨柔情泪。除此以外,大者如两国相争碧血黄沙,奇山异水景收天下;小者如琴棋书画医药卜卦,题诗作赋赏花品酒等等,无不绘声绘色,令人拍案称绝。回味之余,如饮醇酒,怎能不四读?
用语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各地方言,信手拈来,曲尽其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幽默诙谐令人捧腹。如此传神语言为文,怎能不五读?
正所谓:文坛侠圣,唯数金庸;风行天下,谁与争锋!晚辈小子遥想前辈风范,不胜钦仰,仅以此文向大师致敬。
——作于2002年
网友评论
就称英雄也枉然。
而今陈公驾鹤去,
唯留小宝泪断肠!
不见英雄隐市中。
待到英雄驾鹤去,
方忆当年曾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