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您是想要配置保险的消费者,还是刚刚进入保险行业的从业者,下面的内容,真心希望您能好好看下。
因为您身边的人,大概率并不能以站在一个全局、全行业的视角,给您提供全面的信息。亦或是,他们自己也没搞清楚整个行业的真相,亦或是,他们压根没有告诉您的意愿。
而作为一名业内的“老司机”,我认为有必要跟大家聊聊保险行业的那点事,所以今儿就先说说:购买保险的5大渠道及特点。
1、个险渠道
又叫保险公司专属代理人渠道。以寿险为例,过去二三十年包括现在,我们最常见到的、扫街串巷的“卖保险”的,就是这类人群,从业者数量也是5个渠道中最多的。
他们本身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和保险公司签署的是代理合同,而非劳动合同。相当于他们只能代理单一保险公司的产品,所以他们更多代表的是保险公司的利益。
这个渠道,主要依赖于营销员的人情关系,以及保险公司的品牌知名度来实现销售。从产品来说,普遍没有达到市场的平均水平,所以业内一直有句话:圈内真正懂保险的业内人士,自己是不会购买个险渠道的产品的。
2、经代渠道
又叫中介经纪人渠道,我自己,就是这个渠道的保险经纪人。过往很多老百姓都认为,只有从保险公司专属代理人那里购买保险,才是靠谱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中介经纪人渠道的发展。但实际上只是渠道的不同而已,销售策略的不同而已,最终合同都是跟保险公司签。
整个国内目前来说,这个渠道的从业者人数远不及保险公司专属代理人渠道,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纪人和代理人会五五开,甚至有的国家只有中介经纪人渠道。
这个渠道的特点,是对接了N多家保险公司,所以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个保险超市。经纪人,也可以理解为职业买手,他们可以做到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筛选适合的产品,所以他们更多代表的是客户的利益,有点类似于房产经纪人,私人律师等。当然,这里是否完全代表客户的利益,还是分人的。
这种模式,也是实现了产销分离,保险公司专注产品研发,委托专业人士进行销售,产品好不好完全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销售人员来决定。
3、互联网渠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保险的模式,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最常见的就是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大平台,平台本身也有保险销售的资质。
以人身险为例,互联网渠道,最开始都是以短期的产品为主,比如意外险、百万医疗险等,以此来获客。之后随着消费者需求和认知水平的提升,也陆续推出了长期的,比如重疾险、寿险、年金险产品。
这个渠道的特点就是,从事前、事中、事后,几乎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平台背后也有客服团队。
只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消费者在投保时,并没有专人一对一的指导。所以这就要求这类消费者,自己做足功课,包括如何规范投保,自己也得清楚具体的保障责任,保什么、不保什么,保额需要多少,保障时间多长等等,要不然有可能事与愿违,亦或不符合自身需求。
4、银保渠道
就是通过银行的地盘来销售的渠道,主要涉及银行的柜台、私人银行、以及银行手机APP。这种模式,银行本身也是一种中介,叫做保险兼业代理。因为银行在我国有天然的公信力,同时有庞大的客户资源,所以银保渠道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银保渠道销售的产品,多以理财类的保险为主。最常见的场景:比如大爷大妈们去银行存款或者买理财产品,被推销某某产品,然后稀里糊涂就买了,最后发现买的是保险产品。
比如,本来客户是想做短期的理财,而保险的理财多以长期的产品为主,最快也得5年后产生利益,再加上如果销售人员过分夸大演示收益、分红水平(这里主要涉及万能险和分红险),将预期收益说成保证收益,后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需求和认知的偏差,甚至销售误导,所以银保渠道的客户投诉,被曝光的纠纷也比较常见。
5、电销渠道
也就是电话销售渠道。最常见的,车险很多都是通过这个渠道销售的。
曾经也卖过很多返还型的意外险,产品责任很简单,所以比较适合通过电话外呼的方式开展。
尤其是“返还”的卖点,也非常迎合国人的特定心里。但圈内的业内人士都明白,99%返还型的保险(在约定的时点返还一笔钱)都“不划算”,具体就不解释了,懂的都懂吧。
由于手机防拦截的功能,以及消费者自我意识的提升,这个渠道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制约,市场份额也呈逐年萎缩的趋势。整体来说,也越来越小众。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购买保险的5大渠道,对从业者来说,每个渠道都有每个渠道的优势和短板。对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找到一个靠谱的、专业的人。
因为说心里话,哪个渠道都会有专业的人,也会有不专业的人;哪个渠道都会有不错的产品,也会有不怎么样的产品。但如果没有找对人,自身又没有辨别能力的话,在哪个渠道买,都可能会吃亏。
说不说在我,信不信在您,一名有良心、有温度的保险经纪人的真情实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