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墙上出现了一篇小作文,抨击“某些国际班同学”。
看到这条消息时,我脑子迅速地反应出是怎么回事,作案者之一是H,中午时还与他一起打球。
H并不是来上课,而是来校图书馆写作业,因为待在学校里,中午可以去食堂吃饭,上午下午打球也方便,这样想的还有好几人。C和G则需要上“培优课”,但下午便逃往图书馆。如此,两波人便在图书馆“胜利会师”,闹出了“天翻地覆”的动静。
消息中称,这些同学在图书馆内打游戏,大声吵闹,发表粗俗言论。
H中午与我打完球时说,他原本打算把作业写完,但买了两副牌。想必正是他们后来愈演愈烈,导致了在图书馆聚众打游戏的场面。
去哪里都最好有熟人陪伴,图书馆算是几个特殊例外之一。其实说是熟人也并不严谨,熟人是分很多类的,但就此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审时度势,分清场合的,另一类则反之。前者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而后者恐怕不仅没有这样的作用,还会带来许多的麻烦,被挂校墙也实属咎由自取。
但分清这两类熟人是要费些功夫的,因此为了避免麻烦,在这种时候我选择干脆一人前往。而能去校图书馆的机会其实不多,零星几次都是在考试之前,找一个复习的地方,但往往此时,同学便会三五成群地前往,躲也躲不掉,我能做到的是不与别人说话,但也控制不了其他人之间的对话。
虽说不是我在吵闹,但与吵闹的人坐在一张桌上,难免还是觉得有些尴尬,但却也不好太过明显地提醒,此时的进退两难总是使我如坐针毡,最终还是选择走为上计。
其实这也并不止于形象问题,再吵再闹,别人产生的印象再差,也都只是“独恶其身”。而关键在于换位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以及观察周围的能力。譬如在阶梯教室,后面人的桌子和前面人的座位是一体的,无论是谁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别人,此时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也是为自己着想。
但也总有人熟视无睹,在桌上丢瓶子玩,尽管我一再劝阻,也无济于事,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种时候,我只能再次发挥特长,与他们“割席分坐”,火速开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