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汇总只是有关文晏导演对《嘉年华》本身的解读,不包括影片选角等其他采访内容,想关注更多内容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末尾的两篇报道链接。
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加入
“北京优质独立文艺爱喵汪抱团群”
大象点映线上交流笔记摘录
(群主在直播的时候人肉笔记,大意相同,如有雷同,说明群主记忆力不错^_^)
问:有关电影中父亲的角色
答:我想在电影中说明一种父亲缺席孩子成长的情况,不光是在离异家庭,很多正常家庭中,尤其是生女儿的家庭,父亲可能觉得责任基本都在母亲身上。
问:关于片中受害者母亲打骂女儿的行为
答:母亲的打骂出于羞耻感,这是目前国人的思想,女儿被侵犯,她的亲人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女孩不再纯洁,以后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她,会责怪她,所以很多女孩受到侵害之后不敢告诉家人,知道自己女儿受侵害的父母也羞于向别人开口,这也给了侵犯者便利。
问:现实中性侵案的结局如何
答:现实中什么样的都有,有判刑的,有象征性赔偿的,还有的都不能立案,所以这也是我在影片中弱化案件的原因,我更关注这些女孩在经历这些事后的成长,所以最后小米的出走是我最想表达的,她最后走了,她的故事还没有完。
问:片中大多数男性都是负面角色,是不是有意设计?
答:我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刻画他们。引用法国一个导演得话“这世界最糟糕的就是每个人都有理由”,片中的经理,小米等人,他们都有看似平常,明哲保身的理由,所以我就想探讨这种现象,社会造就了人,人反过来又造就了社会,我们要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问:国内外有关性骚扰问题
答:国外对于性侵和性骚扰有比较明确的概念和规定,所以有人受到骚扰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去维权,国内好像没有正式提出过这个概念,所以很多女性认为他只是开个玩笑,并没有自己被冒犯的意识,如果性骚扰这方面我们能在法律和规定上提到,人们的意识会加强,可能也能进一步遏制性侵犯的现象。
问:片中父亲说“那公道呢”,觉得很别扭
答:是的,演员也提出来过这个问题,他觉得说出来很不自然,所以我们让他“嘟囔”着说出来,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对于“维权意识”的薄弱,我们不能自信地说出完全符合自己权利的话
问:关于小米最后去向何方
答:这真的是个未知数,为什么说小米最后的选择很有力量,就是因为她不知道她以后会面对什么,如果她心里清楚未来社会这个大环境会变好,那她做出选择不需要用多大的勇气,正因为前途未知,才显得她的决定可贵
问:为什么影片中有很多嘈杂的背景音
答:这可能大家看多了商业片中那种比较假的声音,其实声音对电影来说和画面一样重要,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用很真实的声音环境来展现,提高影片的真实感。
问:影片中第二次给小女孩检查完身体就立刻开新闻发布会,这会不会不符合真实程序
答:我们做过调研,都是这样的,立刻发布。
《三联周刊》映后笔记摘录:
(我人肉笔记的,不是原话,大意相同)
问:写这部剧本的初衷是什么?
答:我发现一些餐厅的服务生、美甲店的美甲师,好多都是15岁左右的小姑娘,我问她们多大,她们说自己18岁,和《嘉年华》中的小米的回答一样。她们大多22、23岁就回老家结婚了,我觉得这些人的人生和我们生活在城市繁华中的人的人生会很不一样。她们在16、17岁到二十几岁之间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危机重重”,有的女孩会卖身,因为她们觉得生存是最重要的,而其他的事情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这些孩子非常苦,当她们打工一个月都买不起两件好看衣服的时候,就很容易滑向另一边。
问:《嘉年华》和韩国的《熔炉》、《素媛》相比
答:我没有看过《熔炉》和《素媛》,不过可以想到这两部电影偏商业一些,因为它们要面向市场,所以这两部电影里有英雄,有大快人心的结局。但是电影和现实不同,现实中很少有英雄,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沉默,都不会去爆发,因为生活还要继续,因此《嘉年华》比较写实,因为《嘉年华》是一部艺术片,不是商业片,所以很多人觉得最后的小米会爆发,但是我没有让她爆发,最后的结局是有一点压抑的,都是“无奈的大多数”。
问:梦露雕像的意象
答:梦露是目前为止很长一段时期内,中西方人心中最被物化的女性形象。对一个年轻女孩来说,她不懂得这是一个被物化的、对男性充满诱惑的形象,她可能觉得只是个好美的女人。她的注视是单纯的。我想在《嘉年华》中探讨的是女性的身体和女性的价值。当我开始创作剧本的时候,我发现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城里,确实建造了一座类似的雕像。但是半年后,因为雕像人物的裙摆过高,它被拆除了。我在照片上看到它被搁置在卡车上,将要被运走,我感觉这个画面太符合我的故事了。一开始你极度渴望窥视穿短裙的女人,但逐渐感到不适。转而去怪这个雕像的裙摆太过上扬,真是讽刺。
问:关于片名《嘉年华》
答:这个社会如此浮躁如此喧嚣,就像是“嘉年华”,但是浮躁和喧嚣背后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这些女孩处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却经历了这些事情。“嘉年华”的英文名“Angels Wear White”直译为“天使身穿白色的衣服”,正是影片中梦露、小米穿的衣服,白色象征了纯洁与美好。
问:片中被性侵的两个小女孩,为什么有很多她们快乐玩耍的场景。
答:我们和很多心理咨询师沟通过,很多小女孩被性侵的时候,是很懵懂的,她们不知道这件事的后果,但是她们的父母知道,因此片中大家可以看到女孩家长的反应和女孩截然不同。可能这段性侵经历在童年会被淡化甚至暂时遗忘,但是性侵带来的伤害会在这些女孩长大了,谈男朋友、结婚的时候再次暴露出来,对她们造成二次创伤,这种伤害是更可怕的。
问:有关这《嘉年华》的摄像与镜头
答:我找的意大利摄像师拍摄的《嘉年华》,大家可以看到很多镜头是有轻微摇晃的,因为我想让镜头有“呼吸感”,就好像你站在这些人面前看着她们似的,因此是克制的“手持摄像”。欧洲的艺术片比较多,所以那边的摄像师比较容易把握这种镜头。
问:《嘉年华》是怎么过审的
答:(笑...沉默...)我们看到结果就好了,结果就是它最终上映了。
其他来源:
问:你觉得现在女性还是弱势群体吗?
答:中国社会很复杂
问:为什么没有给性侵者和性侵过程更多镜头?
答:因为我更关心侵害者之外的角色,被侵害的人周围的人会做什么,而这些人又受到保护了吗?(这也是《嘉年华》与《熔炉》等电影的不同,没有渲染性侵的过程和侵害者的可恶。大家可以想想《嘉年华》中女孩被侵犯后,母亲说女孩穿不三不四的衣服,律师受到警察的威胁,小米作为目击证人的冷漠,后来小米受到报复等情节。)所以我不像拍商业片一样,拍很多案件的发生和侦破,我想要的效果是,让大家来思考,所有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在这个中间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我当然不会去拍性侵,我反对这个所以不可能去展现这个,也想避免那种任何情感的宣泄,我也不想故意让你看小孩很惨,赚取大家的眼泪(摘自澎湃新闻)
我一直想通过媒体告诉大家,电影里没有任何血腥暴力的镜头,没有很可怕的场景,因为这是我反对的。不是只有呈现暴力才能去鞭挞暴力。”(摘自上观新闻)
问:女孩的妈妈说女孩穿不三不四的衣服,还剪掉了她的头发。
答:这是社会上很普遍的一个观点。很多人认为受害者受害是因为她有问题,为什么不是别人为什么是你,一定是你有问题,这个观点还是很普遍的。(当女儿遭受性侵后)这个母亲有强烈的羞耻感,觉得活不下去了,女儿怎么是这样的。她不自觉地就把责任推给无辜的女儿身上。电影中,受害女童被母亲剪掉头发、扔掉裙子,并带着强烈的羞耻感痛斥女儿。这些都是我拍这部电影的原因,如果父母不能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学校又没有性教育,其实是对受害人的进一步伤害。整个社会在这方面做得是不够好的,这也就造成了未成年人受害的事件不断发生。我们不能控制犯罪的人,我们应该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得更好。(摘自搜狐娱乐)
问:关于《嘉年华》中几个女性形象
答:其实我想说的就是受害者和旁观者是随时可以互换的。两个女孩,小文有一天可能成为小米,小米有一天会成为丽丽,而丽丽则有一天可能站到小文的母亲的立场。这些女性是互相可以转化的,你可以把她们理解成过去、现在、未来,都是有可能性的。她们有什么样的境遇,做了什么样的选择。这是我在做人物群像的时候的一种思考。(摘自搜狐娱乐)
问:为什么你要将主人公设置得如此年幼?无论是受害者还是目击者,都是未成年人。
答:中国经济发展地十分迅猛,过去30年,很多人都前往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而把孩子们留在了家乡。这些孩子们在没有呵护的环境下长大,他们可能被伤害,侵犯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这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甚至在未来会愈演愈烈,因为我们从未有意识地去解决它。这有点像片中的一个海滩上的场景,情侣们穿着租来的衣服,拍着他们所谓“完美”的结婚照。我们只浮于表面,尚未触及内核。(摘自Cineuropa官网)
更多有关文晏导演创作之路(她对于影视行业的理解、对女性题材电影的理解、嘉年华的选角过程等),可以看看凤凰的采访:
http://ent.ifeng.com/a/20170909/42974150_0.shtml
以及澎湃新闻的采访: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77281
欢迎广大有志青年加入
“北京优质独立文艺爱喵汪抱团群”
关注公众号后回复后台“加群”
群主会把自己微信号推送给你喔~
群里的小伙伴们
咱们未来的活动再见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