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一部分“家最温暖”思维导图
如果说《家最温暖》这部分,是雷夫老师的“育人经”,那么第二部分《方法》,就是雷夫老师的“教书经”。从阅读写作到加减乘除;从历史地理到音乐体育;从科学实验到生活理财,几乎面面俱到!深度广度都让我望尘莫及!
以前我对“全科”教师的认识,就是什么科目都能教!看来“能教”和“善教”之间,一字之差,却隔着“银河系”啊!
当然,56号教室也有别的任课老师,但雷夫老师对各学科共性、特性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教学联系生活、服务学生成长方面的灵活运用,都让我信服!
农村学校老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符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老师还都是一兼多科,这看似劣势,不能很好的发挥教师的专长,但换个角度考虑,这就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像雷夫老师那样,从课程整合,课程运用上下功夫!国籍不同,智慧却是想通的!
以我为例,除了音乐(我不识谱),别的科目都接触过。语文英语都是语言,都是抓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教过科学后,我才发现“用”才是学习的根!学习归根到底是为了学技能,学技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知识不在或不能在生活中用,那学习就失去了动力!
让孩子独自去买票看电影,他才想知道:路上该注意什么?怎么过马路更安全?怎么用美团订票?怎么取票?怎么看票上的信息?在电影院有哪些注意事项?这时候你的引导才事半功倍!用知识的过程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远大于知识本身!有“用”的学习,才能最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现在,车票,说明书,体检表……等非连续性文本在教材,以及试题中频频出现,从编者到教师,自上而下的重视,正说明运用知识的能力的重要!
小学二年级就学过“火车票”,不过我敢肯定,没实战过的孩子,还是不会用!原因很简单:是别人让他学的,不是他自己想学的;学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勉强学会了,也在长久的不“用”中,忘记了!
雷夫老师的智慧就在于:一、他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模拟生活场景,让知识有用武之地,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二、他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学习的热情持续高涨!如果我们把教学的重心落在“用”上,岂不是“用以致学”,师生共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