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跑,听了樊登读书会的学习的战争。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大从人类起源,小到个体生命的结束,学习都贯穿始终,并对个人及社会产生着持续且深远的影响。
我们身在中国,习惯了听讲、考试、补习班。但全世界还有着那么多的国家,他们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为什么诺贝尔得主中有23%是犹太人?为什么法国人要在高考里考哲学?为什么日本人最会记笔记?印度人的乘法口诀表会吓人一跳。每个国家所代表的特征都与其背后的教育有关。
在当下中国的中小学生和家长普遍苦大仇深的状况之下,尤其需要我们放眼世界,看看除了玩命报补习班之外,学习还可以是什么样子?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犹太人的学习方式,课堂是以圆桌型讨论开始,老师布置一个题目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学校的教室从未是安静的,在他们的国家里是没有高考的,达到高中年纪后需要服3年的兵役,服完兵役国家会给一大笔钱后,这些孩子们开始去周游世界,经略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再来决定自己选哪种大学和大学里的专业。这种学习方式能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他们也能充分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想要去学习什么,这种目的性的学习,内驱力是足够的。
文中最后对比了东西方的学习方式的不同。东方人学习为了家人,西方人学习为了自己;东方的水稻文化更重视努力,西方的小麦文化就不会那么努力;赞美子女的西方人,鞭策孩子的东方人;与众不同的西方人,看重融合的东方人;背诵的东方,提问的西方;求诸内心的东方,偏爱讨论的西方…最后总结,交流和协作才是未来的学习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