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和志哥复盘,前一段办砸的一件事,为什么当初看上去很合适,求助方具足条件也承诺酬谢内容,帮忙方以友情为信任基础谈定具体利益来解决出手动力,操作方之前几个动作也都及时到位,到最后却黄了?
前一轮复盘的结论是:一把手到任不久,驾驭手下打折扣。理由是我们有读过操作方发给帮忙大哥的短信,清清楚楚表明了他的态度;既然源头没问题,问题只会出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具体经办人。
这一轮再沟通,既有对前一轮的再复盘,还有更进一步的资讯,结论是:帮忙大哥给了两个方向的指示,第一是我们知道的,要帮忙;第二是我们不知道的,更要保护自己。为什么?我们给出的报酬只是一锤子买卖,利益就这么大;操作方还年轻,是大哥一手推上去的,未来的利用价值还大着呢。
跳出局来看,我们不能陷入事件中,只站在自己角度思考:为什么逻辑如此清晰完整,没有瑕疵,最后的结果却不如意,一定是别人的问题。如果这样思维,永远也走不出来。正确的思维是:一定有我们考虑不周全,或者不知道的地方,必须反思,唯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或者自己的不足,才能在下次的解题中拿到更好的结果。
再进一步思考,高人曾告诫我们:在与比我们高阶的领导或老板汇报或沟通时,一定不要自以为是,以为他们不懂,以为他们傻逼,其实更大可能是我们傻逼。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点,他们是面,我们是请求的一方,掌握的信息是主观和局部,他们是批准的一方,掌握的信息是相对客观和整体。举例来讲,在我们做甲方时,当乙方给我们提要求时,难道我们不清楚他的真实述求?难道我们不曾听过其他乙方的汇报和请求?
人的惯性思维,尤其是单向度地跑完整个流程时,肯定会不断自我强化,就这么回事,就应该这么办。可事实是,主观永远是一个人的主观,哪怕你是国王,被哄骗了,仍然是国王的裸奔,不会是全世界的盛装。So,保持清醒,保持理智,如果反馈不对,大概率是我们的错,不要倔强,立马反思;错,不是世界末日,错而不改,才会害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