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达人联盟读书
【老文新发】 沉湎“陋室”  解读风采

【老文新发】 沉湎“陋室”  解读风采

作者: 灵尘_46cd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8:51 被阅读298次

            教学《陋室铭》,心情总是昂然、愉悦的。单单整齐匀称的排比修辞的运用、抑扬顿挫的韵律之感,以及每每让我和学生们读起来就完全沉浸其中的趣味,就已经是这篇文章的高超之处了。倘再细细对文章出世始末与文意欣赏做一了解评析,其中的蕴味就更加让人深陷其中了。

            唐中后期,政治腐败。刘禹锡一腔热血想要追随王叔文的政治革新使朝廷现状发生变化,却以失败而告终。失意的他被贬至安徽和州,却又遭到和州县官员的排挤,半年时间,将他的住所三次调换,从三间变成一间,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小到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这的确欺人太甚,于是,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本是泄愤,却成为千古佳作;本是陋室,却成了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代表。

            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引用中国自古以来的神话传说让读者先有“事物是否出名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在”的认同之感,再而类比得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述出自己虽然居住在小小的一间陋室之中,却因为住者(即自己)的品德高尚,陋室也显得美好起来。一下子将自己高雅脱俗的志趣提升到与“仙”、与“龙”这样对俗人来说望尘莫及的位置。既点明了文章主旨,一瞬间,又不得不让我们对刘禹锡这个惨遭贬谪,却百折不挠的超凡气质所折服,也对他的陋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台阶上的青苔成了一种情趣,既暗示了来往人数较少,也为下文的交往描述埋下了伏笔;屋顶上茂盛下垂的野草成为陋室绝妙的装饰,一派生机之感,与作者虽遭贬谪却并不放弃情趣的追求隐隐相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尽显作者雅士风范,即使生活不如意到极点,刘禹锡说:“我的志趣不会因生活而改变,不会因现实而委曲求全。”是的,他——高大伟岸如巍然不动的泰山,铮铮铁骨如关汉卿笔下的“铜豌豆”。在和州担任所担任的通判职务,本就是闲散之职,再加上被排挤,满怀抱负的刘禹锡自是英雄无用之地了。然而,单调且不会有所作为的生活并没有让刘禹锡就此消沉、厌世。一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悠然自得地弹奏着没有任何装饰的素琴,慢慢翻阅着佛经。听不到琴瑟、箫管和鸣的嘈杂,没有满案满案公文等待处理。这样心平气和、无欲无求的生活是多么地让人舒展啊!是啊!刘禹锡的生活在变,然,刘禹锡的志趣从未改变!因为雅致之极的乐趣还在,道德修养的高度还在。仅此,中华五千年来,文人义士留给世人的风骨卓然,刘禹锡应当属一重要表率了。

            释读全文,吟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时,我想:大概,所有人心里都已在慨叹这怎么也谈不上“陋室”的陋室了吧!卧龙,虽居草庐,却迎来刘备的三顾,于草庐之中为其设定“三分天下”的计谋;扬雄,曾居亭中,但用心专注、博学多才,把司马相如开创的“劝百讽一”的大赋传统推向极致,后人竟无人能继续。刘禹锡将这两人与自己相提并论,在开篇与“仙”、与“龙”的类比基础上,将自己的宏图大志与高雅情趣再次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而引用孔圣人的“何陋之有?”来结尾,与前文“惟吾德馨”完美撞钟,亦是凸显出刘禹锡即使身处困境,仍不改初衷的君子情怀来。

            陋室不“陋”,本该失意之人不失意!

            如此真人,的确是我们人生的典范。追究他的经历,长达二十三年的颠沛流离、不被重用,刘禹锡终是没有辜负世人对他的仰望。给白居易一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为自己,为我们世人诠释了一个志士雅人的傲人风骨、卓然风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文新发】 沉湎“陋室”  解读风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j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