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受培根先生《论读书》的启发,把自己对阅读的一些看法整理出来,形成一篇作品,叫《也论读书》。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读书的简书文章,刚开始觉得这篇文章并不是很讨我个人的喜欢,本以为要抱着这样的批判心态看到最后。没想到文章的后半部分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得我对作者的观点认同到不能再认同。于是就形成了这篇《再论读书》。
作者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有很多人,他们的层次不高、水平不高。但是读的书却都是大部头著作。不论是高层管理还是人生哲学,统统收入囊中,还孜孜不倦地记录着各种相关笔记,把自己的业余时间规划得满满的。作者认为爱读书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光听别人宣传,就盲目的给自己制定读书计划。一个人想变得更优秀,最重要的是扩大格局。否则,再好的书也不会让那个人有多大的提升。当然,如果格局暂时扩大不了,也不用盲目强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者兴趣爱好的书,也可以得到长足的进步。读书要有自己的计划,要为自己量身定做,而不是人云亦云。因为好多书的受众并不是所有人。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我很喜欢读书,但是中国的四大名著却并没有看全。《红楼梦》这本书已经被我翻得残破不堪了,但是《三国演义》这部书却一页也没有翻过。我喜欢看《红楼梦》,因为书里面描绘了一个特别干净、特别和平的乌托邦式世界。《三国演义》里面描述了很多尔虞我诈的事情,并且里面的好多故事都是一种演绎,并非史实。再加上,我从初中开始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厌恶。虽然说有好多三国人物三国故事我都比较了解,但是对这本名著小说我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趣。
这个例子举得可能并不是很恰当,但是我相信它足以说明一个人看书的时候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选择的。并不是所有的名著都符合阅读者的趣味。再说,有那么多好书,如果只是为了扩展阅读,那就没必要和自己死磕。这样不但会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有可能影响自己对阅读和书籍的兴趣,从而影响其他方面知识的汲取。
作者说,那些盲目读“大书”的人,在囫囵吞枣之后,写着自己的读后感或者书评。这些质量并不好的东西其实对个人成长并没有什么用处,只是徒增了一个人虚伪的成就感而已。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描述,从哪个方向切入,描述出来的,最起码应该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哈利波特或者罗密欧。某些所谓的读了好书的人,并没有找到书中的“哈姆雷特”。但是他们因着自己的无知,就无畏地写起了评论。而有的媒体渠道也不辨真伪,拿来就用。无怪乎现在的文章鱼龙混杂,就是因为有不负责的作者和小编存在。
读书,一为娱己,开阔心智和眼界;二为应用于实际帮助他人。当然,这第二个作用不必强求,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能力和境界来做这件事。但即便是娱己,如果做到了,也是不埋没了书的作用和作者写作的苦心。
阿瞒 第二十五篇作业 61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