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都在用一辈子,弥补年幼时受到的伤害,甚至,用自己的下一代,弥补自己年轻的遗憾。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像是生理反应一样,越是刻意去改变就越改变不了。
我虽然不是特别好,但在同村的同龄人里,我也还算是乖巧又上进的。但是,无论我做什么,都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我特别讨厌她们说一句话,“你屁大点,能干啥?”我承认,我个子矮,但这并不是我主观愿意的,也不是仅靠我自己就能改变的,但是就是成为了父母的说谈。因为个子矮,其实我特别自卑。包括小时候让上去擦黑板,我害怕高处的我擦不到,还要搬凳子,比较尴尬,所以高处有字的情况下,我很多时候都在逃避。在外面别人怎么说我,我都会表现的不在意,甚至自黑。但是,连我最亲的人,也一直拿这个说事,我心里特别难过。于是,那刻在骨子里的自卑,我怎么无法改变,怯场和紧张变成经常的事。
慢慢长大,我自认为还算懂事,家务活所有能做的我都做,不能做的我也学着做,虽然做不好,但也算全能吧。但我认为这是我的能力,不是我被任意使用的理由。只要在家,总是不让我闲下来做自己的事,给我安排各种事情。我不做又说我不懂事,我去做,没做好自己的事,又说我一天不操心学习。后来,我其实也能应付下来这些事情,可是,在疫情期间,父母都不在家,只有我在家照顾爷爷,姥姥,姥爷,两家离的不远,两头跑,可因为我还没有成家,所以就以一个孩子的身份抵挡了我所有的功劳苦劳。说我在家就是玩,说我能做什么,我说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可是,我不是孩子了,我也什么都做了,端屎送尿,洗衣做饭,穿衣叠被,我没觉得委屈,可是,就在他们那样说我的时候,我顿时觉得特别委屈。
从家出来后的一段时间,我害怕接到家里电话,甚至消息。我对自己的爸妈开始斟酌语句,回复越来越少。我心里纠结,知道他们年纪大了,不该过多计较,可是我心里就是抵触,我不想和他们吵,也不想和他们谈。
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可是我经历风雨后残破的样子,在港湾总是还要被嘲笑,我不再想回到港湾,比起本该温暖的刺痛,我更愿意经历风雨。至少,风雨中,同伴是相互鼓励的。
我不否认他们的爱,可是,我也需要承认,我确实收到了伤害。
其实,很多原生家庭的错,都错在那一开始就错的观念上,那不是宠,不是爱,不是谦虚,是对自己孩子的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