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起学一点历史 20201124

一起学一点历史 20201124

作者: BoBoWa | 来源:发表于2020-11-24 11:06 被阅读0次

    在这一系列的开篇,我们先说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一点历史。

        坦白讲,在我学生时代的记忆中,历史不好玩。一大堆枯燥的事实,一大堆干瘪的意义。除了死记,就是硬背。老师教的乏味,学生学的无趣。加之,历史是会考科目,考完拉倒。所以,当年的历史学习,就是看了几次历史课本,背了几段历史信息,仅此而已。

        再次重拾历史,已是20年之后。这一次,没有考试,自己却主动进入了历史。为什么?原因有二,一、历史非常有趣。历史上的人物,也是丰满有趣的人。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我们都知道他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岂不知,他也是个很有创新精神的人。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诏书改变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这样只要脑袋一动,软翅就忽悠忽 悠地颤动,皇上居高临下,看得清清楚楚。于是,长翅膀的帽子,就在宋朝流行开了。二、历史非常有用。历史上的事情,对我们有很多的教育和借鉴意义。比如秦始皇。我们都说他是一个暴君,但秦始皇在位的时候,非常勤奋,规定自己每天要批阅120斤的奏折才能休息(当时的奏折是竹简)。即使最后得病去世,也是在他第五次巡游全国的过程中。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巡游,可不是坐着飞机和轿车到各个地方进行观光,实际上非常的辛苦。如此的千古一帝,这么勤勉,这么敬业,实在让我辈汗颜。其实,历史上的人,不只是史书上记录的只言片语,而是和我们一样,曾经懵懂,曾经困惑,曾经斗志昂扬,曾经雄心万丈,他们有不同的际遇,建立了不同的功业,但最后,他们都走入了历史。昨天是现在的历史,现在是未来的历史,而未来,也终将成为历史。通过历史来看人和事,就能看的更加清楚和全面。我们在遇到各种人和事时,就会更加的超脱。努力做好自己,把握现在,尽心尽力,尽人事,听天命。如此,足矣。

       学一点历史,还是文化上的要求。

        所有的文化,都很重视历史,而中国文化尤其如此。中国文化非常注重先民的经验。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在中国文化中,说一个人博学、有智慧,经常说他博古通今、通晓古今、贯通古今等这样的话。还有句话讲,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遇到的好事坏事,先民也都曾经遇到过。虽然表现形势可能不一样,但本质上都差不多。可以看看他们在遇到好事时,如何处置?遇到坏事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做法,对我们有没有一些影响呢?熟知历史,很容易从先民的经验里,汲取营养和智慧,为己所用,是不是很好地事情呢?

    古今中外的圣贤,都特别注重历史。

        成就齐桓公春秋霸业的核心人物管仲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也说,不知来,视诸往。这两个人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如果对未来不清楚,可以看一看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对于皇族来说,经世治民是最关键的能力。而历史,是获取这种能力的最关键的教材。

        位列晚清四大名臣的左宗棠说:“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我自己任性为之,又当如何?然后自己过错始见,古人道理始出。断不可以古人之书,与自己处事接物为两事。”他真的把历史读活了,把自己代入其中,设身处地的思考古人的行为处事,由此也就有效的吸收了古人的经验和智慧。

    以上都是国内的先贤,再说两个国外的。

        曾经说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英国大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 说的很直白,读史使人明智,一个人要想明智,读点史书吧。促成德国统一的功勋宰相俾斯麦说:“人们通常从教训中学习,但智者提前从别人的教训中获得经验。”这个别人的教训,最多的来源就是历史了。通过别人的教训,来避免自己踩坑。俾斯麦的说法,如此质朴,却又非常的好用。

        随着阅历慢慢增长,我们都会触及到人类的终极之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几个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每个人都需要在现实的奋斗和历史的探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样,每个人的未来,才能有一个清晰的方向,每个人的人生,也才能更加的圆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学一点历史 2020112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li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