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经·投资·理财社会热点行业故事
为何“大会报告”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为何“大会报告”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作者: Sophiane麋小鹿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14:13 被阅读190次

    10月18日,在十九大报告分析中,报告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获得了与会人员热烈的掌声,成为“刷屏”的报告内容之一。

    这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这样的影响呢?业内人士认为,报告中“租”的位置提到“购”之前,体现了发展租赁市场的紧迫性。而在房地产调控层面,后续依然会有加码的可能。

    事实上,自2016年底以来,围绕着上述要求,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房地产调控政策。

    从“购租并举”到“租购并举”,避免楼市大起大落。业内统计,自2017年以来,年内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累计已经接近180次。“租售并举、共有产权等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逐渐落地,更清晰的长效机制在加快制定布局。”这一系列政策的核心是“房住不炒”,带动房地产回归平稳。

    预计10月底,广州将率先正式上线试运行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深圳、佛山等城市的平台也在抓紧推进。在租房市场上,巨头阿里也在本月入局,支付宝宣布,要为近5亿支付宝用户开通租房服务。

    为何中央会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申“房住不炒”的观点呢?犹记得大卫.李嘉图早前明确指出,要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需要增加资本积累,其源泉来自纯收入。而妨碍资本积累的原因在于将纯收入用在了非生产性消费,如地租和赋税上——辛辛苦苦赚几百万,赋税、租金和人工成本(因租金上涨而上涨部分)一统计还能赚钱?赚不到钱,何来利润?没有利润又如何完成资本积累,扩大生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央可能是基于从国家的长远发展、企业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来分析,得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结论的。

    的确,高企的房价,对我国社会经济的伤害体现在很多方面:

    1  抑制消费和创业

    首先,当前中国畸高的房价收入比,使得绝大多数购房者及其直系亲人为了一套房子,而不得不削减其它方面的消费支出。不仅将两代三家人的日常消费需求给挤出去了,同时,也一并将青年们的创业需求,给挤没了。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创业是一国经济持续繁荣的基础。

    2  生产力下降,实体经济萎靡

    其次,与房价快速飙升伴生的,是企业“地租”成本的普遍抬升,也间接带动了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导致生产力下降,实体经济不景气,走向萎靡。

     扭曲价值观

    关于投机泡沫对消费和创业的挤出效应,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对于扭曲人们的价值观,显然认识不足。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势必导致物质至上主义的扭曲价值观。事实上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这比对消费和创业的挤出所带来的伤害远要大得多,因为这种改变是永久的。

    4  打击中产阶级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高房价会直接打击到中产阶级,妨碍中产阶级的形成。亚里士多德说,“很明显,最好的政治社会是中产阶级公民组成的,而且,很可能在治理好的国家里,中产阶级为数众多……由此可见,公民拥有适量的、足够的产业是那些国家的大幸……如果没有中产阶级,穷人数目增大,麻烦百出,国家会很快崩溃。” 这也得到了事实经验的有力支持。基于此,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促成橄榄型社会的形成。

    5 导致经济危机

    最后从历史经验来看,91年日本房地产崩盘后陷入失落的二十年,98年东南亚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多数经济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08年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全球仍未走出阴影。反观美国1987年股灾、中国2015年股灾,对经济的影响则要小很多。对此,有人得出结论:十次经济危机九次都是因地产崩溃而起。

    综上,也就不难理解报告中“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基本吻合了最近几年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实践要求。

    “房住不炒”的概念继续强调,或将是近几年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后续各类政策出台或会紧扣这句话。即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模式,希望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使各类住房供应有更全面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大会报告”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mu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