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后再看高考

作者: 李三清 | 来源:发表于2017-06-15 13:31 被阅读375次

    1、超常发挥。

    2005年高考,我考了522分,理科,和一本线只差两分。当时以及很多年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发挥失常,耿耿于怀,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高三时,大型模拟考试我一般在年级300名左右,高考时考了220多名,尤其是数学,平时都是八九十分居多,高考时竟然考了106分,而且那一年的高考数学特别难,算是发挥超常了。

    2、晕车。

    我从小就晕车,晕到吐得一塌糊涂。高考时,我的考场在红安县二中。从一中到二中,我们拼的士过去。高考第一天,我睡得很不踏实,第二天早上晕车更厉害了,以致第二天上午考理科综合时,前半个小时都没进入状态,下午的英语也没考出平时最好的成绩。曾经,我一度以为,是晕车影响了我第二天的成绩。

    现在想想,理综本就是我的最弱项,考得不好,其实是发挥正常,根本与晕车无关。而英语更是如此,谁能保证高考就一定能考出平时成绩的最好值呢?从概率上看,考出平时成绩的中间值,就很不错了。我所谓的因为晕车发挥失常,不过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3、大学。

    大学时,我们专业湖北人最多,江西人次多。我们是湖北普通的二本学校,所以生源不是特别优秀。有两个新疆来的同学,平时都很用功,可是每次考试都不太理想,英语四级也是考了好多次,才在毕业前勉强过关,而我们班基础好些的同学,都是一次性以高分通过的。

    有些差距,是由出生或者基础决定的。有的人,用了一辈子才能到罗马,而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就像现在许多年轻人,从农村,三四线小城市来到北上广艰辛拼搏,只为了让下一代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我有个高中同学,重点大学博士毕业,现在是广西某重点大学教师,某科研项目带头人,带着学生做研究,还上了广西卫视。高中时,他的成绩比我好不了多少,在我们班上并不拔尖。高考时,他也只考了个二本,后来复读一年,才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后来就发力了,一路读硕士,博士,后来在大学任教。

    午夜梦回时,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当年成绩差不多的我们,现在差距这么大呢?原因是他懂得坚持,耐得住寂寞。我们高中班上有很多智力超过他的同学,但是能一路读完博士的,包括他在内,也才三个。另外两个当时就已经展露学习天分。

    其中一个女生,高考时,非北京的大学不考。当时那所北京的重点大学,在湖北省只招两个人,她的分数并不太保险,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填报了。她说,如果考不上,就复读。那份坚定执着,斩钉截铁,仿佛历历在目。结果她赌赢了,从本科读到博士,留校任教,有了北京户口,不错的老公,还有个可爱的孩子。

    4、专业。

    某种程度上说,专业比大学更重要。高考成绩和我差不多的一个男生,读的我们学校最热门的化工专业,大三就被上海一家外企签约了,现在收入颇丰,而很多像我这样的文科专业,虽然学校好一点,但能混到中产阶级的都很少。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大学毕业时,我们去武汉大学参加校园招聘会,我们专业的毕业生被挑来拣去,到最后连面试机会都没几次,而我们一个同学的男朋友,也是我们学校的,无机非金属专业,平时学习成绩平平,一去就被中铁X局签了,还说这个专业的学生,只要不太差,他们都要。

    另外,专业不等于职业。工作几年后,我发现,很多人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一个学汽车专业的同学,现在在金融圈做得风生水起,是同学里最早买宝马,住别墅的。一个师范毕业的同学,将电商做得像模像样。而我这个经济学专业的,却走上了文学这条路。

    毕业越久,越会发现,大学学的东西渐渐淡忘,陈旧,你读的是重点大学还是专科,对你工作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小。一个人不管从事哪个行业,在哪个岗位,只有永远保持空杯的心态,向书本、向网络、向他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眼界,总结经验,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不断学习,自我提升。

    5、梦魇。

    我的高考已经过去快12年了。这十几年来,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梦见高考。尤其遇到压力或者困难时,我几乎每次都会梦见高考。只剩半年就要高考了,而我的物理却一窍不通,立体几何也没入门。慌乱,恐惧,不安,焦虑,快要把我淹没。我问老师,我大学毕业了,还能重新高考吗?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有时不禁想,我下意识里对我的大学和专业有多么不甘心,才会一次次梦回高考呢?

    现在想想,高考我已经尽力了。我的智力水平有限,我早起晚睡,点灯熬油,努力跟上老师的节奏,却还是学不进立体几何,搞不懂物理力学小推车碰撞的问题。我用了三年时间,证明自己不适合学理科。我用了很多年时间,证明没有主见的自己,只配一边羡慕别人的洒脱和胆识,一边过着按部就班的平庸生活。

    高考填志愿时,我的分数几乎可以填报所有的二本院校。我想去北京、西安、南京、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大家说,还是留在武汉好,离家近,又有亲戚好照应,于是我选择武汉的高校。我想学中文系,大家说,这个专业出来只能当老师,就业面窄。我想学法律专业,大家说,没有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很难进公检法这些单位。

    大家说,国际贸易正热门,学这个好。于是,我选择了武汉的二本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是,谁也想不到,我们毕业那年,2009年,刚经历完亚洲金融危机,外贸遇冷,曾经热门的专业,在武汉,要挤破头才能脱颖而出,找到月薪1200元,不包吃住的外贸行业工作。

    蓦然回首,我感触颇多:

    高考不再“一考定终身”。大学不好的人,不一定比大学好的人混得好。我那个混得很不错的同学,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专科学校毕业的,但是从概率上来看,名校毕业生,大多数会比非名校毕业生混得好点。

    名校毕业生,出身好,起点高,但也容易骄傲,不可一世,目中无人。非名校毕业生,往往容易缺乏自信,低估自己的潜能和实力。其实,大学毕业证只是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毕业的大学只决定我们的起点,并不能决定我们未来的走向和终点。我们完全不必因为大学的好坏而高看或者轻视自己,只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做好手头的工作,不虚度每一天光阴。

    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不管读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一定要沉下去,学精深。没有找不到工作的专业,只有学艺不精的学生。大三暑假,我一边利用暑假打工,一边准备报关员的考试。打工一个月赚600块钱,打两个月工几乎可以赚到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我一度为自己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报关员考试,8%左右的通过率,我差两分,没有过。毕业找工作时,虽然我有四六级证书,大学专业成绩第一,拿遍所有奖学金,可是没有报关员这个含金量极高的证书,我在就业市场上就没什么竞争优势。

    那一年,我们专业的就业率奇低,很多人改行。现在我们班唯一坚持做外贸的一个女生,就是当年考到报关员证的那一个,现在在上市公司做到高级经理的职位了。她只是报关员考试比我多了4分,就有了截然不同的职业生涯。

    现在想想,当时我不认为打工一定会影响我考证的成绩,或许我不打工,也可能考不过。而且我觉得那些钱对我特别珍贵,它能让我有尊严地把大学读下去。彼时的我,只能做在当时对我来说最保险最有利的选择。我不否认自己的短视,我承认,当时我只有那个眼界和见识。

    作者简介:

    李三清,湖北红安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睿特写作培训网校讲师。个人微信号:lisanqing860204。微信公众号:李三清的紫竹林(lisanqing201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年后再看高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nyqxtx.html